6月21日,面对上访家长和群众,安徽省阜南县委书记崔黎掷地有声:“小孩上不了学,你们找我……”他的手机号码公布后,被打爆了。(6月23日《南方都市报》)
这段面向群众喊话的视频上网后,崔黎成了网红,网友夸他有担当。官员的手机被打爆,一方面表明群众对他的信任,愿意找他反映诉求;另一方面,这种寄予厚望的背后,也是对官员权力的迷信,把解决问题的路径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崔黎的豪言壮语被刷屏,与他的话语让人提气有关,“我不信我一个县委书记解决不了(你们)小孩上学的问题。”这番表态固然给人信心,却会增加群众不切实际的幻想,强化“有事找领导”的观念:凡事就找县委书记,不相信你都解决不了。如果找县委书记都没用,那还找谁?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事无大小,都打县委书记的电话,手机被打爆也不为怪。这样的事情,我们也没少见,经常有官员的手机号被公布后,一时间成了热线。2008年,《昆明日报》用4个版面公布了党政官员的电话,在2009年和2011年,又两次更新电话号码。每次报纸刊登官员电话,都会被抢购一空。“有事找领导”是一种担当,也是政务公开的直接方式,后遗症也明显,领导沦为“接线员”,干扰了本职工作,时间一久,坚持不住,或关机或不接电话,公布的手机号由“热线”变为摆设,又折损了政府公信力与官员形象。
阜南县委书记主动公布手机号并没有错,体现了一名官员的亲民作风。据报道,崔黎手机通讯录存有7000个电话号码,其中3000个是反映各种事情群众的手机号,微信中还有400多好友,也是反映问题的人。由此可见,这名县委书记,平时一贯紧密联系群众,乐于与群众打成一片,公布手机号也就顺理成章,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或是权宜之计。也要看到的是,政府部门原本就有热线电话、接待室、信访办之类,一些问题原本可以就地解决,或是事后协调解决,如果这些渠道是畅通且有效的,原本就不必事事找领导。
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与责任心,比有事找领导更重要。县委书记的手机被打爆,只能说有些该打爆的电话没有发挥应有功能,造成问题的积压与堰塞,到了领导这里就井喷。只有平常认真对待每一件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处理好这些事,领导手机才能恢复常态。多一些职能部门电话热线,少一些领导电话热线,才更符合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徐汉雄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