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江夏青玲:“野鸡大学”的背后暴露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5-05-21 10:21:54来源:荆楚网

  又是一年高考时,虚假高校问题再成考生及家长的关注热点。5月18日,“上大学网”陆续发布三期“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国内210所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

  210所“野鸡大学”,在“发展靠人才”的时代,“野鸡大学”的大行其道不免让人心生忧虑。北京更是成了“重灾区”,上海次之,人才聚集的地方却成了“人才”造假的“盆地”。跟许多人一样,笔者不禁感叹“野鸡大学”怎会有如此大的生存空间。

  “野鸡大学”屡禁不止的背后其实暴露了许多社会问题。

  其一,暴露出了监管的乏力。众所周知,选择高校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国家每年都会发布虚假大学名单,纵使李逵vs“李鬼”,在名字上“耍花招”;纵然“张冠李戴”,盗用正规高校网站内容,监管也应该“疏而不漏”。缘何“野鸡大学”能够逃脱制度的监管?正是相关部门的失责。

  其二,反应出了畸形需求的市场主体。“得逞”的背后其实有部分群体的“心甘情愿”。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自欺欺人,明知道学校可能有猫腻,但为了实现孩子的“大学梦”,并不深究;一些职业人士,为了晋升、考核或是转点门面,主动送上门花钱购买“假文凭”。

  不怕“野鸡大学”能忽悠,就怕“心甘情愿”被忽悠。如是“被欺骗”,大可加强监管“有的放矢”。然而,若如是“心甘情愿”的被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便加强了违法的操作空间。

  第三,折射的是“学历论人才”的“学历社会”。近年来,国人不断增长的“学历”需求成了这些“野鸡大学”的“富矿”,为此,甚至还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说,“野鸡大学”招摇过市,离不开“学历”因素。事实证明,如果不消除对学历的畸形追求,“野鸡大学”就不可能绝迹,即使监管再严,夹缝中生存的“野鸡大学”必然还有市场,因为有“需求”。

  确实,公开“野鸡大学”名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们的“被欺骗”,有其积极作用。但更需要改变社会对学历的盲目崇拜现象,不以“学历论人才”,方可消除“学历社会”和“学历情结”。

  认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野鸡大学”能忽悠,源于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其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小觑。营造健康的人才培养环境,还需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还需相关部门齐发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夏青玲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