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郭晓冉:抵制网络谣言不能光说不练
发布时间:2015-08-11 11:35:01来源:荆楚网

  “某快餐品牌的六翅怪鸡你还敢吃吗?”“我们支持贩卖儿童判死刑”“急!高考准考证丢失请联系此号码”……这些谣言正在无时无刻地侵蚀着网络空间。速途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网络谣言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网友表示参与过谣言的转发分享。尽管其中有21%的人表示坚决抵制网络谣言,但真正举报过谣言的人却仅占到了7.4%。(8月11日《北京日报》)

  从《2015年上半年网络谣言调查报告》来看,尽管其中有21%的人表示坚决抵制网络谣言,但真正举报过谣言的人却仅占到了7.4%。这说明了,人们在对网络谣言的心理认知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着不尽一致的地方。这就体现在我们对待网络谣言上知易行难,明明知道传播网络谣言是不对的,却仍然要去做。

  对于网络谣言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充当传播的“帮凶”,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被谣言的标题所蛊惑,比如一些谣言的标题采用一些怂恿人们转发分享的形式,如“你必须要知道的”、“快告诉你身边的朋友”等;二是被其中的恶意信息“绑架”,比如有些谣言利用道德绑架,如“如果你爱你的家人/朋友,就……”、“是中国人就转”等。而最为糟糕的莫过于诅咒了,“看完如果不转,就……”的强迫性转发体。三是为了吸引别人关注而获得存在感。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的存在感都建立在他人关注之上,特别在网络时代,能够吸引到别人的关注,对于个体的发展甚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我们都扮演了网络谣言传播的“帮凶”角色,只不过我们的传播动机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

  对于网络谣言来说,其传播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这种危害不只是体现在线上,更是体现在线下。网络谣言的传播有一种汇聚效果,即单个人传播网络谣言的负面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而网络谣言传播者的增多则会产生一种方法的倍加效应,从而对网络谣言的传播对象产生巨大精神伤害甚至是身体伤害。比如,儿童保护类谣言虽然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恶意夸大事件甚至杜撰事件降低了人们对于社会治安的信任,也助长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的感性、偏激成分而减少了理性、全面成分,前一段时间出现的“贩卖儿童判死刑”的风波就是很好的证明。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谣言,对于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即信息制造者和发出者当然要依法处理,但同时也要从传播人群中的个体入手。据数据显示,从2010年的4.57亿人到2014年的6.49亿人,中国网民数量迅速膨胀,到今年年底预计达到7亿人,庞大的网民规模也为监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复杂的网民成分无疑为互联网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抵制并对传播网络谣言说不,网络谣言才失去了生命力。因为,网络谣言就是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快速传播方式才获取了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而一旦堵住了网络谣言的传播信道,网络谣言自然也就像生命体失去了阳光、食物和水一样枯竭而亡。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晓冉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