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都是假的鸭……” 近日,湖北周黑鸭被“山寨鸭”仿冒遭遇“罂粟壳躺枪”事件,在全国各地反响强烈。云南、哈尔滨、西安、兰州等城市的“鸭粉”们纷纷出动,在微博上演了一出“周黑鸭保卫战”。(1月22日荆楚网)
事情缘起于1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的一则通告,披露在打击食品违法添加执法行动中,发现全国35家餐饮服务单位经营的食品中含有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蒂巴因等罂粟壳成分,存在涉嫌违法添加行为,其中包括安徽宿州的两家“周黑鸭”店。而湖北周黑鸭有限公司回应表示,这回真是躺着中枪了,涉事宿州两家周黑鸭门店为“李鬼”店,与湖北周黑鸭没有丝毫关系,请消费者不要混淆。
“民以食为天”,不知不觉中竟然被“下药”了,公众的愤慨可想而知。当媒体纷纷痛批餐饮企业滥用罂粟壳的“潜规则”之时,周黑鸭躺着中枪之事却有被选择性忽略之虞。其实,山寨之祸害绝不亚于添加罂粟壳。相比较而言,“李鬼”现象更是由来已久,牵涉的层面更广、问题更深,绝不可等闲视之。
“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旦在某个领域做出了名气,“李鬼”就会如影随形般依附上来。金庸先生名动江湖之时就冒出了诸如“全庸”“金康”之类的人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年作为铁杆金粉,笔者常常未及细辨就迫不及待地买下“金庸”先生的最新力作,翻看那些粗鄙不堪的文字之时才大呼上当。那种吃了苍蝇般的恶心与被蒙骗的强烈忿恨失望交杂在一起的感觉,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消费者遭遇“李鬼”固然是备受伤害,被侵权的正主也同样有苦难言,甚至常常蒙受不白之冤,倘若应对处置做不到及时有效,往往会陷于危机之中,遭受重大损失。然而,打击“李鬼”、保护知名品牌却殊为不易。
周黑鸭被山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么多年,正品“周黑鸭”从来被模仿,一直背黑锅。《羊城晚报》曾报道周黑鸭“全国千家门店过半是冒牌”。仅仅在安徽,就有“三品周黑鸭”、 “武汉周黑鸭”、“汉味周黑鸭”等冒牌周黑鸭。面对猖獗的假冒侵权行为,2013年,正牌周黑鸭就在安徽展开首次维权行动,起诉“三品周黑鸭”侵权。2015年,周黑鸭再次到安徽打假,将合肥3家个体经营户告上法庭,向每家索赔20万元。然而,此次竟然又冒出了两家周黑鸭““李鬼””门店,真是令人抓狂不已。
为了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周黑鸭还尝试 “互联网+”打假模式,利用官方微博这个平台,一方面及时声明哪些地区存在““李鬼””店,提醒消费者防骗,另一方面则走群众路线,采用有奖打假方式,鼓励网友“捉拿冒牌鸭”,而给力的“鸭粉”们也纷纷挺身而出……与之同时,作为娘家人的湖北省及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及时发声,为本土企业进行澄清,武汉市食药监局官方微信甚至调侃“安徽周黑鸭?你咋不说黄鹤楼也是你的!”
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有了娘家人和“鸭粉”们的鼎力支持,靠李逵自己打“李鬼”,毕竟力有不逮。因此,消费者们也有必要多长个心眼,在“互联网+”时代,及时查询相关信息防止上当受骗理应不是难事,既保护了自己,也是对“李鬼”的有力回击。同样,媒体也要担负起揭批“李鬼”的责任,务必注意仔细甄别,切莫伤害了“李逵”。
但是,上述举措都不能从源头上杜绝“李鬼”。要想真正解决周黑鸭““李鬼””店之类的现象,还需要审批监管环节发力。简而言之,如果工商行政部门审批之时切实加强核实审查,监管部门加大查处惩罚力度,“李鬼”还会出现、还敢出现吗?如此,门前大桥下,游过的自然都是真鸭。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欣红
(作者:姬学涛)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