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电视问政活动第二期近日举行,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考问”。面对接连来自现场、网络及热线电话的提问,西安市食药监局官员的回答中频繁出现“惭愧”、“痛心”、“下决心”、“下一步”等词汇,而“红脸”、“出汗”与“尴尬微笑”等表情,成为当晚接受质询官员的真实写照。(6月11日新华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将民情民意与电视问政结合起来,可以说是新形势下一种较好的问政方式。政府官员直面老百姓,正视问题,是一种听取民意、感知民情的重要方式。在一些问政节目中,很多领导干部甚至敢于“现场承诺”,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部门及政府整改问题的决心和魄力。
可是有的电视问政却显得很“骨感”和“乏力”。有些官员在台上说得“响当当”,台下却是“空荡荡”,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挑肥拣瘦”、“避重就轻”,非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延误了整改时机,使得电视问政成了流于形式,最终成了“问而不政”。
电视问政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根本。电视问政的关键还在于“问后”,能不能解决好群众当面提出的问题,成为检验电视问政效果的试金石。从这个最为实在和实际的角度去看,问政节目应该定准坐标,不该沦为一个哗众取宠的“娱乐节目”,也不能成为用牺牲民众信任和政府权威来博取短期“眼球效应”的“官员作秀”。要防止台上与台下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必须让干部“目光下移”、“身子下沉”,从电视里走到电视外,以解决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为电视问政的支撑点和发力点。
问政旨在问效,问效重在问责。电视问政需要从台上走到台下,问责也不例外。缺乏问责机制的电视问政,难免有“问而不政”、“流于形式”之嫌。要把“能否兑现承诺”作为衡量官员问责与否的标准之一,继续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公众监督、考核晋升及社会评价在问政中的作用,将问政与问责紧密结合,形成长效、常态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倒逼干部和部门“自觉问政”。
解决现场问题只是治标,要使“电视问政”常态化、高效化,关键还在于治本。要透过“电视问政”寻找所曝光问题的根源,形成对作风涣散、监管缺位、贪污腐败等问题的一种有效切入,并于切入点处持续放大和剖析,从而找出病根,对症下药,真正破解“台上热、台下冷”、“群众热、官员冷”的尴尬和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既是“电视问政”的职责所在,也是问政进步的一个显著性标志。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金龙
(作者:姬学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