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一年有余的武汉电视问政,又重新“开考”了,首场“开考”却让人耳目一新,又大为惊讶,曝光的都是一些“小事情”,却让为政者不得不捏出一把汗。
到底为何呢?原来首场“开考”是聚焦基层作风建设,暴露的是一系列的“新衙门作风”,比如修不好的路、停不了的业、治不好的污、办不好的事等等,倾诉者说起来满腹心酸,倾听者看起来着实尴尬。
首场“开考”如此犀利,直逼“痛点”,实不多见。来看一组数据,在满意度测评中,参与问政的12个区,仅江岸区得分超过70%,江汉区和武昌区超过60%,其他各区均在及格线以下。数据就是声音,就是心声,就是呼声,“痛点”就是起点,为政者应正视这些“新衙门作风”了,从源头开始,下大力气彻底整治“新衙门作风”。
不禁要问,“新衙门作风”应在远方,为何却在眼前?年初就提出整治“新衙门作风”,而且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为何还是关不住“新衙门作风”?“主观主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何还存在?作风建设为何走不出“屡战屡败”怪圈?
笔者认为,根子还是出在作风建设上,出在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上。虽然武汉市一直大力整顿作风,作风建设也一直没松懈,但是作风建设却有很多停留在表面。比如,正在进行的“放管服”改革,提倡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可是结果还是出现了用脚步丈量“新衙门作风”的现象,恰恰说明了作风建设没有到深处去,很多工作人员依然脸好看、事难办。
直逼“痛点”,不怕,怕的是不痛不痒,只有有“痛点”,才能让为政者摸准问题更准,在作风建设的路上考的更好。如何治愈“痛点”考的更好呢?要从源头上着手,从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身上下功夫。
领导干部是一面“镜子”,上行下效都看他。很多基层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把自己关进“衙门”,高高在上,多多少少是受其官僚主义作风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出“衙门”,以身示范,关键时刻要“坐镇指挥”,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党员干部离开“衙门”,走入一线,“零距离”与民接触,更好的从事服务工作。
工作人员是一线“战士”,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群众评分。从事具体服务工作的不是领导,而是窗口一线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直接衡量作风建设是否合格。工作人员犯了凭想象决定办事流程的“主观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工作人员的务实意识不够。工作人员要增强自己的务实意识,多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多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体会老百姓办事的艰难,用自己的务实解决百姓的困惑和纠结。
“痛点”就是“诊断书”,只有直面“痛点”,才能“号准脉”,才能更好的答好作风建设这张“民意试卷”,做到真正为民办实事。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孙家留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