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李蓬国:该“劝退”对“熊孩子”的特别关注

发布时间:2016-06-19 08:53:27来源:SRC-13

  由于班上存在一个外人眼中堪称“顽劣成性”的“熊孩子”,南京市浦口区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三年级二班的40多名孩子家长联名,要求校方劝退“熊孩子”或让其转班。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6月16日,以严励教育著称的南京“鹰爸”何烈胜带着儿子前往浦口区琅琊路小学威尼斯分校,正式向学校及孩子的家长发出邀请,帮助这个“熊孩子”改正目前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成绩。(6月17日澎湃新闻)

  一个三年级学生,一夜之间成为全国妇孺皆知的“网红”,但不是以“神童”而是以“熊孩子”的头衔。这样的“出名”,不要说对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就是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恐怕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媒体轮番的报道和人们的广泛关注下,这个“熊孩子”的种种“劣迹”已人尽皆知:撕同学书、上课随意跳绳跳舞、掀女生裙子,把同学打得头破血流,气跑班主任,逼得几乎全班同学的家长联名把他劝退。甚至连他的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的父亲也被“广而告之”。

  虽然该校校长在面对家长联名劝时退时坚决拒绝,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坚守住了教育的底线,但就连亲自“挂帅”也未能实现这个孩子的明显转化。

  如今,那位曾因要求自己仅4岁的儿子在零下13度的雪地里裸体奔跑而走红的“鹰爸”,自荐前来“拯救”这个令学生、家长、学校都头痛不已的“熊孩子”。这个时候,学校表示“在尊重孩子与父母的意愿下,会考虑何烈胜的帮助计划”。看来学校也几乎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否则不会想着去走这一步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险棋”。

  且不说这位“熊爸”的“严厉教育”究竟能否管用,就连他这种“热心”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帮倒忙”。

  其实,正是由于过多的“关注”,这位“熊孩子”的心理才一步步走向崩溃边缘。

  学校曾经让教师、家长陪着昊昊(化名)上课,作为曾经的老师,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妥,因为这等于告诉全校师生,这是一个无法管住自己的学生,连上课都要家长、老师盯着。这样做只会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只能激起他的自卑甚至无地自容。

  该校校长说:“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一些调皮,我们都有所耳闻,但我知道他非常缺乏关爱,也很孤独。”既然孩子最缺的是关爱,学校就应该“缺啥补啥”,真正与孩子交心、送关爱,通过解开孩子心结,赢得孩子信任,让孩子在尊重、平等的氛围中慢慢找回自己、融入环境。可是,我们发现,学校更多地是给予“关注”而非“关爱”。

  虽然校长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同意换班,但一年之内因为这个“熊孩子”而换了四个班主任,其中两个老师说是“实在教不下去”,甚至连校长亲自代课后也因为工作忙而把自己换下来。这种“走马换灯”、“校长挂帅”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放弃”,而且是“被迫无奈”的放弃:因为这个“熊孩子”,没人愿意当班主任,连校长也干不长,可想而知在别人眼中,这个孩子已经“无可救药”到了何种程度!

  特别是,学校集中所有中层教师骨干加入到关爱这个孩子的队伍中来,要求每节课的教师务必在下一节课的教师到班后方可离开,午休和社团时间由当天值勤组长和副组长协调将昊昊带到食堂吃饭,饭后带回办公室练字看书。

  校长流着泪说,家长集体让昊昊离开班级后,昊昊一个人端着饭盆去食堂吃饭,还对教师说,他感觉自己要疯了,“孩子昨天跟他父亲说,老师一直陪着他,让他感到很害怕。于是我就跟孩子的父亲解释,我们陪着孩子并不训斥他,只是想多陪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以后遇到什么事情,我会因此感到很内疚的。”

  一个孩子,需要动员全校“所有中层教师骨干”来关爱,可是他却因此而感到“很害怕”,甚至“感觉自己要疯了”,说明他对这种被“重点保护”的“待遇”很是抗拒,因为这在学校看来是关爱,而在孩子看来可能是不信任。

  其实,对昊昊来说,他受到的“关注”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这种过于“异常”的关注让他更加觉得自己“异常”,无法平静地学习、交往、生活,敏感而紧绷着的神经随时有“崩断”的危险。特别是现在,在十多亿双眼睛的“关注”下,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个时候,社会上少一点“关注”,才更有利于他早日恢复平静,才有可能从“熊孩子”变回“好孩子”。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