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治水兴水,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据记载,自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949年,短短两千多年时间,我国共发生特大洪水1092次,几乎每两年就要发生一次,发生特大旱灾共1056次,差不多也是两年一次。中华大地,优于水也忧于水。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周恩来总理就多次强调——治水为先。在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今天,更应该不遗余力推进治水体系的现代化,做到“大国崛起,治水当先”。
治国先治水,水安则民安。今年入汛以来,大范围强降雨持续袭扰,长江、淮河、洞庭湖等全面警戒,防汛抗洪,已呈全流域态势。灾情紧急,更显完善治水组织动员机制的重要,提升治水法制能力的紧急,科学防洪治水的必须,全面推进治水体系现代化的迫切。
治水当先,重要的是依法治水。
防汛抗洪,特别要做好《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群众参与依法治水的意识和自觉性。同时,把洪涝灾害作为倒逼机制,补短板、查漏洞,密织法网,全面提升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能力。
良法为善治。依法治水,正是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在依法防灾减灾的实践中,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治水当先,重要的是兴修水利,科学防洪。
全面改造后的九江大堤,历经数次大水考验,在防洪抢险中发挥极大作用;面对今年严峻的长江防汛抗洪形势,三峡水利枢纽有效拦水削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充分证明“水利兴而后天下可平”。
防汛救灾,科技也是生产力。入汛以来,“防洪神器”刷爆朋友圈,恰恰反映了大家对先进治水科技的诉求,对我国防汛抗洪整体能力大提升的期盼,对“治水当先”的一致渴望。
治水当先,最重要的是树立科学治水新理念。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防汛抗洪,不少措施是应急之举,治水兴水,则必须上升到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积极弘扬践行“山林水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
治水兴水,无非“因势利导,随时制宜”。在当前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既要抓防洪保安,敢于担责担难担险,更须科学谋划抓长远,推动治水体系现代化。
水治则邦兴,水患则国衰。
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切实践行“绿色决定生死”,做到应急谋远,治水当先,必能“造福子孙,功在禹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楚天评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