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商家平台今年推出一个“黄金排名”的营销方式,每天下午三点准时竞价附近区域的首页浏览排名名次,排名将在第二天的24小时之内有效。在排名购买的选择上,共有5、10、15、20、25五个不同名次,价格则根据不同推广区内用户数量来定。每个门店每天最多购买6个推广区。饿了么也有相似营销方式。(8月15日《新京报》)
竞价排名,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伴随着争议。美团、饿了么却将这一备受争议的营销方式引入外卖O2O平台。这些外卖平台前期烧钱大战,争抢用户,现在用户数量达到了,就转向商户通过竞争排名烧钱,这是他们的一种盈利模式。但这是一种伤害消费者额盈利模式,甚至可以说是外卖平台在通过欺骗消费者来盈利。
外卖平台上的“排名”会让消费者感到一头雾水,它到底是按照一些数据和条件的排名还是纯粹的广告。若是排名,但它并不是按照销量口碑这些来确定的,而是商家付费多少来定排名先后,实在是荒谬;若是广告,这种排名的方式就像百度推广一样,并没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这是广告,而是通过排名的形式来推出广告,这不就是在误导消费者吗?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在消费者中产生另一个魏则西。
其实解决这个是排名还是广告的问题很简单,只要单独列出来广告区域和排名区域就行了。消费者既可以安全健康地点外卖吃,这些外卖平台又可以理所当然地收取一定的广告费。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么做呢?
因为利益至上。如果外卖平台这样搞,那么广告的作用是不大的。几乎所有人点外卖注重的都是是否健康卫生、是否有很好的质量、吃过的人评价如何。既然外卖平台已经综合这些因素做了排名,那为什么还要看广告呢?消费者直接买排名的前几家就行了。所以此时广告的作用并不大,不会给商家的销量带来多少提升,那么愿意去打广告的商家就少了,广告价格就会降低,外卖平台收益就会减少。
这些外卖平台前期可是搞了烧钱大战才争取了这么多的用户,现在到了挣钱的时候却没法大把大把地捞钱,他们可不干!所以他们就把广告和排名混淆在一起,搞了个“四不像”。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并不会自仔细考虑这是广告还是排名,他们默认了外卖平台上的排名就是排名,所以只会青睐排名靠前的销量也不错的商家。外卖平台就是利用了这一点进行“偷梁换柱”,让变相的广告能够有很好的效果,然后捞到大把大把广告费,不枉前期的烧钱投入。
外卖平台通过广告赚钱了,掏钱买排名的商家销量噌噌往上涨也赚钱了。他们是通过这种让人一头雾水的方法,通过消费者的误解来赚钱的,这不就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吗?这不就是“骗钱”吗?
这样的做法实在是鼠目寸光,外卖平台制造了垄断之势后就开始“欺负”消费者,可着劲地一心想赚钱。这样的确会在短期内有不小的收益,但外卖平台大把大把捞钱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积聚愤怒,积聚到一定程度只需要一根导火索,就可以让这些平台一落千丈。
稿源:荆楚网
作者:武瑛港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