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冯雨婷:是什么让名校大学生“一无所有”

发布时间:2016-10-29 09:44:52来源:SRC-13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出自复旦学子之手的文章《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刷屏,来自名校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触到了内心的痛处。但这样一篇略显矫情的文章能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发形成如此广泛的传播,除了搭上“985、211”这样的营销手段外,可能也确是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内心普遍的焦虑和迷茫。

  到底是什么让社会认为已经足够优秀的名校大学生们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呢?我认为是从小到大处于应试教育体系下的目标感缺失。从上学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着成绩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在这种单一的教育体系下,所有的优越感都来自于和别人进行的成绩方面单维度的比较,带着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进入大学,虽然很多学生非常努力又上进,做了很多看起来很厉害的事情,也在各大社团混得风生水起,但你要问他们有什么远大志向,对不起,没有。他们只是害怕落后,害怕被人瞧不起,他们从未有过成功的喜悦,有的只是对失败的恐惧。

  这种目标感缺失还体现在大学里常常出现的跟风潮。股市挣钱的时候,纷纷找家里要钱投身于浪潮之中,相关公选课从无人问津到后排都站满了人;公众号流行的时候,人人都申请了个人号,又有多少在写完发刊词之后就再无更新;看到别人创业拿了投资,又好像谁都有了一个只差程序员就能改变世界的idea。大学生们大多数没有在中学阶段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价值体系,对所谓的社会潮流、发展趋势亦步亦趋。陈寅恪先生当年写下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恐怕早已让位于物欲时代中名利带来的浮躁风气。

  当然也应该承认,这种目标感缺失与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大都市中极难负担的高额房价、越来越难跨越的社会阶层、社会转型时期的就业焦虑,都让人无所适从,惶惶终日。而网络时代不仅没有表达出更多的声音,反而让观点越来越集中化,成功的标准和达到的途径逐渐变得单一,于是大家都像当年高考一样,在这个看起来很安全的标准下排队,等待着被评判被选中,手足无措。

  有句话说,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事情,可能是正常的,却未必是正确的。毕竟大多数人也都只是处在中间阶层的普通人而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连成长的过程、心里的焦虑都如此相似,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可以在朋友圈抱怨的理由,每个人都是渺小的,同时也是独特的,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应该是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建立自己的自尊体系,才不会被他人的成就和不可改变的家庭出身等轻易的触痛自己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如果你不知道要去向哪里,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冯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