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孙金栋:亟待充分重视提高劳动力质量

发布时间:2016-11-22 09:21:32来源:SRC-13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19日举行的“2016年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上预计,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下降,近5年累计减少的数量约为2000万,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和技术替代劳动成为未来的趋势。(11月20日第一财经)

  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劳动力占用量减少了,人工成本反而上升了;劳动力学历提高了,但实际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

  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课题:一方面,分配制度的设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只占4%,普通技能人才占20%,没有技能的占到76%。用人单位薪酬,有必要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直至高得让人眼红。平均主义“大锅饭”,只会挫伤高技能人才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无法激励普通技能和无技能人员钻研技能,实际上是养懒汉的“大锅饭”。

  远见卓识的用人单位,舍得在培养技能人才上下血本。事实证明,按技能需求培养的实用型人才,边生产,边培训,干中学,学中干,花钱少,提高快。不妨花点小钱,奖励好学上进的在岗员工,树立起“学习型”榜样,打造“学习型”单位,掀起“学习型”热潮,培养更多技能实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眼下,高校招生量增加和入学门槛放低,2015年大学毕业生新增劳动力提高到50%以上。但是,学历与能力并没有同步提高,形成学历与能力的“剪刀差”。  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的“现在遇到的问题是虽然劳动力教育水平提高了,但大学生自身素质与技能产业结构演化升级要求不尽匹配,带来结构性失业风险,大学生实际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教育质量不全是知识的问题,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学非所用”。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拍脑袋、凭想像,而是要在对人才市场需求分类调查基础上的“学以致用”,且有全国范围内的人才需求协调平衡。热门专业一拥而上,冷门专业无人门津,都有可能形成结构性人才过剩和人才短缺。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晴雨表,教育部门应反映最敏感、最快捷。教育部门培养人才要有战略眼光,如同高棋手,走一步,看几步,未雨绸缪。

  即使高校尝试的对口培养人才,也有必要“零距离对接”。对口单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并根据动态需求,以变应变。高校需要从人才出路长远着想,转变观念,放下架子,把用人单位当上帝。培养有用人才的标准,不再以发毕业证划句号,而是延伸到用人单位验收合格才算完成学业。

  提高劳动力质量,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影响到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教育和人力资源部门,是总设计、总把关、总管理的龙头部门。只有花钱花在刀刃上,并在用人政策、导向上精心谋划,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而少出、不出人才废次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金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