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校外专做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孩童的培训机构,如同打了“鸡血”,火爆的办班规模让人纳闷:不参加的孩子又会怎样?同时,时有传出的培训机构或卷款关门或资质存疑等负面新闻,更令人感叹:孩子的校外补课难道真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症?问题又出在哪里呢?教育行政部门的作为又在何方?记者探访寒假校外培训:有早教机构嫌2岁娃有点迟培训机构门前总是停满了等孩子下课的私家车。(1月24日《新民晚报》)
寒假到来,不少中小学生也未能逃脱补课的“厄运”,少则一星期多则半月,令不少学生头痛不已。2岁娃补课更刷新了补课的新纪录。担心在起跑线上落后的父母们,以“抢跑”式的补课,为孩子们设计着他们的人生,却难免陷入拔苗助长的荒谬中。不禁要问,难道非得等到吃了补课的亏,才能对补课理性认知?
其实,教育主管部门早就明确反对假期各类补习班,一些家长也反对参加补习班,但又担心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被裹胁进了报班的庞大队伍中。出了校园再进补课班,孩子失去的不仅是自由活动时间,更失去的是对健康身体的追求和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设计人生的能力。
为了“抗议”补课,有学生撕书,有学生报假警,有学生出走,即便是被迫参加补课班的,有的学生也无精打采,难以专心学习。这些补习班,有的安排的比上学期间还要忙碌。弦绷紧了易断,身体累了易生病,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繁重的补课,已经正在成为压垮他们身心健康的一项负担。
事实表明,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我国青少年近视比率要远高于日韩等国家,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近视率会明显下降。而更多聚集各类补课班的学生,将很难达到这个基本要求。上课期间如此,寒假也未能逃出补课的“劫难”,着实是青少年学生的一种“时代悲哀”。
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其客观规律,过早的繁重补习活动,明显违背了学生承重能力,不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是“栽”在了起跑线上。2岁娃补课不是一群人的聪明抉择。
有人会说,别人都在补课,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如果真正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按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规律办事,并不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关键还是家长能够“舍得开面子”,远离补课的“群羊效应”,根据自家孩子生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当教育。过量的寒暑假灌水式补课,培养的是一群“一心只读圣贤书”“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
拔苗助长的教训国人皆知,但补课泛滥的教训却依然未能让人痛定思痛,仍然未能促使人们下定决心拒绝补课。这既与大的教育体制环境有关,也与每一个家长的教育心态有关。而未成年人,只能成为被摆弄的木偶。
因为各类补课班的强势占用锻炼时间,已经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显著提升。这不仅危害个体学生的健康,也将危害精密制造、国防、航空航天等工程。为此,中高考将体育纳入考试成绩,无非是对提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次刚性约束。
身体健康是“1”,其他都是“0”。拔苗助长式的补课教育不除,或许过早的撼动甚至葬送这个“1”,届时,谁将欲哭无泪?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