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小学校禁止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违规补课现象进行坚决查处,对校外培训机构各类违规补课现象,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依规严处。(8月2日中新网)
应该说,教育部印发的这个“通知”很有必要,也是负责任之举。每到寒暑假期间,总有部分学校打着各种名义,组织学生搞集体补课或有偿补课,这不仅违反教育部门的规定,给学生造成新的课业负担,还挤占了学生假期开展其他有意义活动的时间,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走进大自然,以及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走访革命遗址、阅读经典等活动。
教育部此次依规严处的是“组织集体补课”等,想必组织集体补课的行为,定会在教育部的棒喝下得到一定收敛。然而,就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看,“个别补课”恐怕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即便是“集体补课”,也往往会以其他名义暗中进行。因此,要想真正杜绝假期补课,绝非易事。而包括暑期在内的假期补课之所以难以遏制,就是因为有需求。家长非但不敢在假期给孩子减负,反而要给其“加码”。
多年来,在国家和地方层面,不知出台了多少减负令(包括寒暑假)。而每一次“禁令”都看似“最严”,都有“动真格”的意味。遗憾的是,每次禁止补课令发出后,基本上都是不了了之,那些“禁令”多成了摆设。“减负令”也好,“禁止有偿补课令”也罢,都没有触及实质性问题,也就无法使这些“禁令”真正成为有令必行之“令”。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升学考试制度,主要靠单一的考试分数选拔学生,其余表现均属于次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在分数就是一切的情况下,着急的肯定是在家长催促下需要补课的学生。即便教育部门意识到了假期补课的危害,频频出台“禁令”,却也挡不住火烧火燎的家长为自己孩子提高成绩的热望。就算教育部门再努力,“禁令”所覆盖的,也仅是公立学校。对那些民办学校、培训机构,乃至一些教师参与的补课,教育主管部门就是本事再大,也鞭长莫及;行政手段根本管不过来。如此,这些“禁令”就真的变成了“纸令”。
而且,就升学前补课来说,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立法禁止超前教育,因此,即便是“禁令”出台,也几乎没人重视。就那些幼儿园升小学、高中升大学的孩子来说,又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就算有“禁令”,最多只能覆盖公立幼儿园和高中。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看着那些有实力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或是有家长花钱把孩子送到小升初、初升高,或高考培训班强化,其他家长怎能淡定?
可见,正是分数决定一切,以及没有禁止超前教育的立法,才使寒暑假补课之风盛行。所以,如果不在选拔制度上做出适当改变,如果不立法禁止超前教育,再多的“禁令”恐怕都无法让孩子们肩上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一边让学生减负,而一边却极端重视升学中的分数,这如何使家长淡定,又如何使家长对口号式的“肩负”真正重视起来?
如果真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在假期使其减负,不仅需要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教育主管部门自己首先就必须转变观念,在立法规范学校依法办学上再加把劲儿,尤其是在评价学生升学考试的改革上,要动真格的。如果对学生升学仅靠分数的评价机制不适当加以改变,如果不在立法上对超前教育做出明确禁止的规定,仅凭几个“禁令”就想把假期补课之风刹住,恐怕只能会像以前一样,“禁令”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天放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