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17日对外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指出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推进重大政策落实、“放管服”改革、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等四个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3月17日新华网)
公告显示,在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方面,辽宁省、吉林省的4家单位在国家明令停征、免征后仍违规继续征收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564.32万元;4个省的6家单位依托行政权力或履职便利等,违规向企业收费6830.18万元。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该简的简、该放的放、该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取消,能异地办理的积极推进异地办理,能网上办理的想办法实现在线服务……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这对陷入低迷的东北经济振兴,可能是无与伦比重要的。
众所周知,近年来,吉林、辽宁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但和东部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异,就是和西部很多落后的省份相比,也显得更落后。比如GDP数据显示,2016年,辽宁GDP总值22087亿元,同比负增长2.5%,是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速省份,同时延续了全国倒数第一的“尴尬”排名。这和曾经闻名全国的工业基地的身份确实是不相符的。
吉林、辽宁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后劲不足,被东部发达省份拉开距离,这既和区位,和国家战略的调整等有关系,也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经济时代思维的落后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很多人的观念还沉迷于计划经济时代,这样的行为是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投资不过山海关”虽然未必准确,但多多少少也暴露出东北体制上存在的一些弊端,让民间资本望而生畏。
照理说东北各省应该知耻而后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研究推出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干事创业的新举措,着力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要在群众最期盼、最关心、最不满意的事情上着手;要关注改革的落地,使其真正落在实处、形成效果。只有这样卧薪尝胆地进行改革,才可能逐渐改变大众的思维,重塑东北的形象,振兴东北的经济。
然而遗憾的是,东北一些部门是鼠目寸光,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居然收取国家明令禁止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无疑是与“放管服”背道而驰,这样的行为对东北经济走出困境,肯定是有害无益。当地党委政府对这些部门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追责,要通过追责达到教育干部的目的,从而保证“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
稿源:荆楚网
作者:江文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