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天津大学校园里,有一群热血年轻人化作“ofo禁卫军”,并自称“脚踩着黄色云朵护卫小黄车”。目前,“ofo禁卫军”共吸纳高校志愿者400多人,大家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将护卫小黄车的范围从高校延伸到了大街小巷。
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经济”的发展观,应该是对发展经济学的一种贡献。真正有效的共享经济在增长利益的同时,也在惠及着整个社会和各层次的人群。共享单车就是一个明证。今年以来,五颜六色、各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像飓风一般出现在街头巷尾之间。
群体化的大规模使用也验证了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里提出的预言:“以群体的形式尝试新事物,是迄今为之也是将来社会化媒体最为意义深远的利用。” 不得不说,共享单车的陡然出现还是冲破了人们一贯的心理预期,甚至严重冲击到了社会成员的精神文明。乱图乱化的恶意毁坏、不负责任的胡乱停放已经较为普遍,前不久网络上甚至出现收集“小黄车”解锁密码进行买卖的现象,这一度也让共享单车的上市公司陷入困境。
人们虽然被赋予了一种“权力”——花费一块就可以使用一次自行车。但由于过惯了那个对自家自行车拥有100%使用权的生活,公众接受共享理念就会很缓慢。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公众其实并愿意去相信共享单车能存在多久,甚至有人开始唱衰共享经济。
如果真是这样,社会公众缺乏对共享单车的保护意识就不足为奇了,没有人会愿意在自己不确信或者看不到希望的问题上花费精力。毕竟,共享单车只是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手段,而不是唯一。骑在“小黄车”上的人肯定也做过精致假设:假如有一天共享单车消失了,我也没有任何损失。所以,共享单车在实际操作中才会频繁出现使用者不负责任的问题,而且可能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
当然,将严重破坏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行为,定性为部分社会成员不文明本无可厚非。但这样一来,更多积极遵守社会规则和契约精神的社会公民并不一定愿意买账,毕竟当共享单车和社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明智的社会成员也不愿意看到,利民便民的共享单车上演昙花一现的悲剧。
那么,问题的解决之道到底在哪里?
一个合理的答案就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看待问题,而忽略共享经济时代的缺乏的文明引导和管理漏洞。戴维·温伯格在《知识的边界》一书中提到过一句话:传统的权威失去了力量,而新的技术、新型的权威机制,却还没有完全成型。这句话放在共享单车的问题上同样适用,空谈社会不文明永远赶不上化知于行真引导,所以有人认为共享单车的粗劣发展,才导致一些人“钻空子”、不遵守规则。
文明不会是完美无缺、与生俱来就有的,更不是无休止的批判就能标榜的。反而缺乏引导,共享经济就会和社会文明产生裂痕,甚至完全对立起来。在文明的引导上,同样需要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逻辑思维和奉献精神。共享经济时代,文明的善意引导至少应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规范管理。通过监管机制、信息审查机制、技术革新以及管理来减少人们试错的机会;二是以身作则。通过切身引导让身边人正确对待,科学使用。
从引导文明的角度来说,天津大学这群“ofo禁卫军”的年轻成员正是用实际行动来接续共享单车的命运,接续这段共享单车从出现到新型的权威机制还未完全成型的“艰难时期”。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强德平(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