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杜建锋:孩子的成长路应拒绝父母的包办设计

发布时间:2017-06-01 08:50:19来源:湖北日报网

  父:“人就好比一台计算机,分为硬件和软件:你硬件再好,如果软件跟不上,这台计算机依然不会有太强的功能。让孩子读经典,就是在升级他的软件,完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好了,电脑用起来就顺畅。”子:“枯燥,没有朋友一起玩。每天都要规定固定的背诵任务,完不成还要被老师说,甚至遭到个别老师的打骂。”(5月31日《成都商报》)

  有人说,当前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父母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希冀他们能够奋发图强,不断努力,出人头地。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独特的成长道路,父母喜欢的未必是孩子所喜欢的,父母包办设计孩子的成长道路未必就是孩子需要的。比如,新闻报道中这一对父与子,父亲是国学爱好者,热衷于私塾教育,而儿子却对航空充满了喜爱,但在父亲的包办下,“被迫”读私塾教育。

  其实类似例子,何其多也!家长没有考上某名牌大学,却对孩子希望满满,把升学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家长认为学音乐是高雅生活,于是强迫孩子参加各种音乐学习班;有一些家长为了阻止孩子不和没有英文名的小朋友玩,理由是想让孩子未来更好……总而言之,一些父母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去考虑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家长的控制欲与占有欲在作怪。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物品而不是国家公民,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正是抱着这样的观念,认为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包办他们的一切,事事替他们做出决断,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而罔顾其个性发展。

  教育的真谛是让人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启蒙与拓展。对孩子的成长道路进行包办设计,意味着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生命个体,无视其作为人的尊严,如此作为是害不是爱。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又体现哪里?长此以往,孩子何谈独立生活与思考的能力?

  回到新闻事件中来,我们不难发现父亲的一厢情愿是造成孩子抵触的重要原因。父亲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当作万能灵药,企图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且不说不让孩子上学违反义务教育法,也不必说读私塾教育伤害孩子个性发展,单单是依靠自己的一已经验就很难具有说服力。世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遇到情况皆有不同,其带来心理感受必然不同,而个体做出的选择更是千差不别,父亲怎能替孩子做出选择?怎能替孩子做出决断?

  请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权利。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