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肖璐:汲取“浪花”的榜样之力

发布时间:2017-07-12 09:38:24来源:湖北日报网

  2017年1月8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病逝于长春。至此,那位说着愿做一朵小小浪花,推动祖国发展滚滚向前的黄大年走了,那位以身许国,坚持叩开地球之门的黄大年走了,那位教书育人,始终不忘为国家播撒薪火的黄大年走了。58岁的一生,短暂而匆匆,但他却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

  举手投足留情,功在当代利千秋。从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到听从祖国的召唤毅然回国投身科研;从带领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用至诚报国的情怀、以身许国的敬业、甘为人梯的情操,举起了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壮丽山河,他的功绩让人动容,亦让人起敬。如今斯人虽逝,但有爱长存,作为受益者的我们当在汲取榜样之力,鼓起奋发向上的身影,凝聚起更强大的前进力量。

  聚起至诚报国的信仰之力。“我一点都不想等到叶落了才归根,我想把我的所学交付给祖国。”“我和祖国从来都没有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在追溯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中,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要放弃英国的高薪洋房,回到祖国重新开始?爱国,是我们能找到的唯一答案。在一切主题崇高的表达都容易被贴上“宏大叙事”标签的今天,他用毅然决然的选择,扑身钻研的姿态告诉我们爱国绝不是应景式的表态,而是一个知识分子不变的信仰。“浪花”虽小可聚大浪,我们也当学习黄大年怀揣信仰做爱国的前驱者,勇立潮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奋斗。

  聚起以身许国的拼搏之力。根据黄大年身边的同事、亲友回忆,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除了加班,平均每年还要出差130多天,而且乘坐的大都是午夜航班,只为节省时间多工作。拼搏至斯,奋斗至斯,黄大年用“燃烧”自己的方式奋力拼搏,只是为了给祖国城墙再加一道防护罩,给事业的发展再通一条高速路。如今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地壳一号”等高端技术、产品喷薄而出,已成为我国国防史上“标记点”,然而若是没有如黄大年一般知识分子对事业的极致追求,对技术的严谨把控,那些载入历史的改变也将不复存在。时代向前,精神不倦。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举旗者,也要在老一辈先行者的带领下专注钻研,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将奋力拼搏、敢为人先、敬业自强的作风传承,努力成为中国振起双翼的有效托举。

  聚起桃李满园的传承之力。他走前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他走后学生们自言,“原本以为黄老师走了,大家就散了,可是没想到,大家还在,都想把黄老师未竟的事业完成。”俗话说,革命事业,薪火相传。其实不只是对于他的学生,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应做好“接棒人”。特别在面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下,转型发展面临着多种压力,经济发展等不得,精神文明建设慢不得,改善民生拖不得,急需更多志士能人冲锋陷阵、破冰除障。这就需要我们将黄大年的爱国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接纳并传递,让我们在赶考路上不忘信仰,坚定前行,可爱的中国也会因这份榜样的力量更加富强、明媚。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