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官方微博消息,近日,朝阳警方在对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幼儿家长报警称怀疑其孩子在幼儿园内受教师侵害一案侦办过程中发现,有人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11月25日 人民网)
热点事件常有网络谣言伴随。现如今,一些热点事件中,总有造谣者的身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称,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热点事件中的网络谣言贻害无穷,不容小觑。网络谣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热点事件中凭空捏造的虚假信息,添油加醋的不实传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容易对公众形成误导。热点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极易煽动围观者的情绪,蛊惑人心,加剧社会恐慌,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网络造谣者迎合一些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编造散布极具蛊惑性和危害性的谣言,可能让事件走向失控,引发严重的事态。
谨防网络谣言成热点事件的影子,必须坚持防、打、控相结合,为营造一个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的清新网络世界而努力。
防谣,要着眼于早。热点事件发生后,公众必然希望尽快获得更多的信息,进而弄清真相、打消顾虑和担忧。真相若姗姗来迟,必然给谣言以时间和空间。因此,防止出现网络谣言,官方要掌握好话语权,积极开展工作,尽早公开和公布相关信息,尽可能多地满足民众的知情诉求。发现有网络谣言,及时、主动辟谣,澄清事实,尽快消除公众心中的疑虑。
打谣,要着眼于严。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谣言是世界的公害,对网络谣言亮剑,是全世界的共同做法。我国目前已有网络方面的立法,比如,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要求互联网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规定网站要对跟帖评论审核管理,等等。要用足用活现有法律,依法严打网络谣言,增强执法威慑力。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对谣言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既要依法严惩造谣者,又要严肃惩处相关网络平台,以儆效尤,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还网络空间一片干净。
控谣,要着眼于自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拥有了话筒,每个人都有了发言的机会。作为社会公众,要认识到这个话筒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散布和传播谣言会引发严重后果。要增强网络行为的底线意识,头脑里要有法律这根弦,加强自律,做新媒体时代的智者。要增强对信息的辨别力、判断力,学会认真分析思考,听到任何消息,不会轻易相信,更不人云亦云,做理性、成熟的网民。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向秋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