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在短短4年内,竟被3家不同的区级部门前后装修了3次,每次都花费十几万元。但装修好、挂了牌子之后,这间办公室却基本闲置,工作效果就体现在各部门在最基层的社区落实了一间办公室。(4月15日中国新闻网)
俗话讲,“一俊遮百丑”。在基层,似乎不少干部也开始将之奉为抓好工作的圭臬,认为某项工作能“拔尖”、能得到上级领导的几句肯定性批示,其他小来小去的问题就会被淡化。“迎检办公室”无疑就是这种情况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基层工作的好坏永远不是体现于准备了多少资料、挂了多少“牌子”、得了多少表扬,更重要的是辖内群众生活质量是否得到切实改变、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是否在不断增强、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满意度是否提高。简而言之,还是那句老话,不管再好的奖杯,都不如群众的口碑。
“迎检办公室”不为服务、只为迎检,这样“耍花枪”的糊弄,固然能赢得上级领导的首肯和表扬,但注定会成为群众吐槽的对象。装潢再漂亮、硬件设施再标准,也只是缺少灵魂的“空骨架”,留下的唯有形式主义堆砌而成的“皮囊”。一旦较真,“标杆导向”与“负面警示”也仅有一墙之隔。
当然,问题全归咎于基层也有失偏颇。“上级交任务、下级抓落实”是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上有所好、下有所应”也永远不缺市场。基层工作落实的成效本质上取决于上级检查的态度、标准,甚至于个别领导的喜好。如果上级部门、检查领导都愿意多花时间在办公室里“听落实”,基层自然更愿意多花时间在“迎检办公室”的装潢上下功夫。
由是观之,“迎检办公室”就是应付检查、追求“面子工程”、“走马观花”调研等形式主义顽疾的集中体现,4年3装修也再证其顽固性。要想根治,绝非简单的发通报、提倡议可以实现,必须来场深改革、深整顿,让务实之风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或有成效。
一方面,必须从根本上杜绝“以听代查”的验收方式,真正沉下去,听听群众的声音、了解工作实效,及时为基础不牢、导向跑偏的“标杆”纠偏;另一方面,要重新定位创先争优标准,不能仅仅停留在面上的“优秀”,而应多挖掘其内涵,多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综合验收,让“牌子”更硬、“奖牌”含金量更足;此外,不妨来场办公场所大清理,真正让办公区域有实用、办实事,把“浪费”掉的经费放到更需要的农村基层、边远山区,或许能赢得更多群众的真心点赞。
来源:荆楚网
作者:陆仁忠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