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8000人只能录取60人的幼升小选拔,引来了一批“懂得核反应堆”“学微积分”的优秀的幼儿园“牛娃简历”,这些被戏谑“超过爱因斯坦”的神童,近几天正在朋友圈刷屏。(新华社4月21日)
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其竞争激烈的程度真的令人咋舌。为了不被拉下,不少家长以孩子口吻写出“自我介绍”,有“继承了复旦硕士老妈的语言能力,三个半月我开口说话,一岁熟练表达意愿,旅途中还会主动和美国的游客用英语聊美杜莎和居里……”;有“拥有清华博士老爸强大的数学基因,中班时就能进行百以内的混合运算,也知道小数、分数和负数……”;有“托班的时候就学会了时间管理,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和爸爸一起听微积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平时喜欢的游戏是编程,会用Swift语言编写代码……”
这些“自我介绍”中频频出现“高学历”父母、超前能力、甚至一些专有学术名词,着实让人“大开眼界”,更难免引发网友们的“吐槽”。
雷人的“牛娃简历”,折射家长的焦虑。这些“牛娃简历”是否夸大,人们不得而知。但是不难看出,家长的目的是“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其背后其实是一群焦虑的家长,一群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抢跑”的家长。
由于家长的“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实生活中“抢跑学习”“超前教育”在学龄前儿童中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一位幼儿家长觉得,“幼儿园里教的东西太少了,小班只让孩子学从1数到5,这样怎么去和别人竞争?”于是,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她就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英语、钢琴、围棋、机器人,高学历的父母双方还在家辅导孩子拼音、数学、唐诗、文言文。网上流传的一份“普娃”“牛娃”“超级牛娃”的“能力表格”,已成为不少家长让孩子学习的参照表。这些让幼儿园儿童就要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超纲”了,部分儿童竟然学到了小学高年级、中学内容。
应当看到,现在不少小学确实存在“课堂不学课后学”的现实问题。许多家长因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进入“名校”,纷纷将孩子送入培训班“恶补”,有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太小、压力太大,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得不顺应“潮流”,遵循“规则”,认为“别人都在学,我们可不能落后。”
其实,很多家长喜欢用超前教育让孩子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被灌输各类带着功利性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并不适合,也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论证,家长“抢跑”让孩子早于同龄人掌握更多技能,但其实早期教育的“领跑”优势并不会一直保持下去。因为,孩子年纪小,理解能力、专注度有限,如果超负荷安排学习计划,孩子就会产生逆反、排斥心理,不仅学不好,还会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样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教育部一直明令禁止幼儿园教拼音等内容,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是因为很多知识在孩子成长到一定年纪时再学本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如果刻意超前学习,会让孩子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懂非懂、“死记硬背”上,从而错失了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的机会,况且,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会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不要过于急功近利,要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玩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对考试不一定有用,但对他未来发展的用处是不容忽视的。有专家指出,“超前教育”造成孩子“领跑”只是暂时的假象,将超前于孩子发展过程的知识技能强加于还没有完全做好能力上准备的孩子,可能会带来“拔苗助长”,上演现代版“伤仲永”的严重后果。希望焦虑的家长都能懂得这些道理。
来源:荆楚网
作者:周志宏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