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考研大战”临近,不少大学生都选择暑假留校复习。近日,安徽的阜阳师范学院就因“学生通宵排队‘抢’自习室座位”而备受关注。不少同学为能“抢”到带空调的自习室而彻夜排队,“目测有上千人”。该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媒体记者,此事是该校学子优良学风的体现。(7月18日澎湃新闻)
“抢座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犹记得笔者读大学时,为了大冬天能够抢到“温暖如春”的图书馆自习座位,凌晨四点左右就开始排队等待开门,扪心自问,学风好不好不敢妄加评说,但是寒风刺骨的冰冷倒是真的。
舒适的复习备考环境,不论从生理需求还是心理需要,对学生都很重要,特别是励志留校读研的学生,即便学风再好,想必也没人愿意呆在“桑拿房”里自习,搞得汗流浃背,甚至“汗透纸背”。校方是高校的管理者不假,但也是关爱学生的服务者,一句“优良学风”岂能掩盖服务力量不善、技术设施不足的短板?
在高校,呼唤“冬暖夏凉”的学习环境、居住环境,并非是什么新鲜事。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每当回忆高校的学习生活,“冷到崩溃”“热倒反胃”常被聊以谈资;当听到母校报道在宿舍或是教学楼安装空调的讯息,虽然深感现实之残酷、命运之不公,但也由衷地为学弟学妹们庆幸,直言“幸福的一代”。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学生更“娇气”了吗?并非如此。
对学生而言,为何宁愿通宵等,也要在学校备考,这也从侧面凸显出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毕竟家里再舒服,终究是“一个人的战斗”,相比于“集团作战”,更需要毅力和决心,远不如自习室的氛围浓厚。但氛围促成的积极拼搏、奋发进取的动力,也需要基本的物质条件来呵护。可以看到的是,熬夜抢座的背后,反映的恰是高校学生对良好教育资源、完备基础设施、先进技术设备的渴求,也无怪乎,不少学子对“别人家的高校”心心念念。
但就高校而言,也确实有高校的难处。一方面,不少高校都是久经历史的沉淀,古色古香的教学楼散发着无尽的韵味,但电路的老化、载荷的不足也是现实问题,就算学校下决心斥资投放空调设备,这电路问题只怕也难倒英雄汉。另一方面,安装空调的经费之高也是“不可言说的痛”,高校在动辄上千万巨资的投入面前,似乎也显得捉襟见肘,安装后附带的养护、维修,更是看不见的隐形投资,也都不会是小数目,很容易影响经费对科研项目、教育资源的倾斜。
尽管如此,给宿舍、教室安装空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一些位于堪称“火炉”城市的高校,更是责无旁贷。电路陈旧、经费过高等问题并非无解,就整个学校而言,可以进行一个中长期规划,以楼为单位进行线路改造、空调装配,这样也就不那么“伤筋动骨”了。同样的,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空调的类型、能耗的种类也更加的丰富,绝非是“外墙挂主机”这种唯一选择,这就需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来决定。总而言之,“一座难求”终究是高校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过渡性现象,与学风好坏关系并不大,能否彻底解决这个难题,不妨看看高校的魄力和担当。
来源:荆楚网
作者:储旭东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