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暑假经济”过热,板子别都打向家长

发布时间:2018-07-24 09:10:39来源:荆楚网

  补知识、补见识、补特长、补体格……暑假几乎成了中国家长们给孩子“大补”的最佳时机,随之而来的则是花销的不断增加,家长直呼假期变成“烧钱季”。兴趣班、辅导班……这些传统项目依旧是暑期经济的传统“卖点”。除辅导班、兴趣班之外,中国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许多家庭选择了暑假出游,假期旅游成了香饽饽。不少家长希望通过带孩子外出旅行的方式,让孩子增长见识、拓宽视野。(7月23日中新网)

  暑假是孩子们放松休息的时段。可每当暑假来临,心急如焚的家长总会给孩子报这班那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甚至还让孩子出境“游学”,以至于暑假被不少人揶揄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像报道中提到的广西柳州的那位秦妈妈,一口气给11岁的女儿支付了超过4万元去美国的游学费和暑期培训班的费用!更有甚者,杭州一位妈妈给即将“小升初”的女儿报了11个培训班,其中语文、数学就各有3个,这让孩子如何吃得消?

  好端端一个暑假,却变成了“烧钱季”,对此,家长着急、抱怨,社会各界也显得无奈。暑假变成“烧钱季”,舆论往往把责任都推给家长,认为正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才是导致暑假变成“暑假经济”,进而变成“烧钱季”的罪魁。的确,家长的焦虑是催生“暑假经济”的直接原因。如果家长不焦虑、不跟风,岂不是更好?然而,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家长有如此行为难道不值得理解?

  当然,像上述这两位家长,花这么多钱给孩子报名境外游学或参加这么多培训班,确实有些过分。但这毕竟是少数,多数家庭也承担不起那么高的费用。但境外游学也好,各类培训班也罢,很有市场就说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还显得比较匮乏。可催生“暑假经济”的板子都打在了家长身上不公平,殊不知,境外游学或各类培训班,是不是也该好好规范一下?因为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境外游学或各类培训班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接着各地开始整治,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纲超前培训等6大类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治理的重点。截至2018年6月21日,全国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201193所。遗憾的是,即便那些“合格”的培训机构,也在变着花样应对检查,这令违规培训防不胜防。虽然境外游学属于旅游性质,但是不是也该在“学”与“游”上设定一个起码的标准?而有了规范的游学或培训,恐怕也不至于有如此乱象。

  如此看,既然有游学项目或培训班存在,别人的孩子都在游学、补习,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游”不去“补”,肯定会被落在后面,谁是家长都会这样想。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他们的焦虑并非没有道理。换句话说,如果你是孩子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游学或补习,你能不着急吗?

  不过,暑假成烧钱的“暑假经济”绝不该一个“死结”,单靠家长的“猛醒”或旅游和培训机构的“自律”都不行。放眼世界,游学或补习,在不少国家甚至发达国家都很流行,只不过没有像个别中国家长那么极端罢了。说穿了,催生“暑假经济”的真正原因,是单一的评价标准,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监管乏力,以及家长对此的焦虑跟风叠加导致。

  可见,“暑假经济”火爆是多方因素导致,光怨家长不行;治标更要治本。只要高度集中的统一评价体系不能被撼动,教育资源分摊不均,家长的焦虑就不会减轻,对培训机构的治理,也终将成为“猫捉老鼠”的游戏。对此,只有靠深化教育改革,久久为功才行。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