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干部工作“1+3”文件,进一步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体系,通过大胆地用、坚决地调、该容的容推动全市干部在“三化”大武汉建设中拼搏赶超、担当作为。(8月15日《长江日报》)
武汉市此次率先健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体系,自上而下地主动调适干部选育管用制度,是充分汲取长期政治实践精华的创新设计,更是主动贴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更新优化,形成了极具“武汉特色”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
独具慧眼,打开“干部选拔”的广角镜。“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贤任能,一直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历史传统和组织标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在改革建设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如要啃下硬骨头、化解新难题,则需要选拔一种“贤能”干部,以其忠诚干净的政治素养,敢于打破积重难返的利益掣肘;以其解放开阔的思维理念,善于突破传统条框的固化束缚;以其敢拼担当的行事作风,勇于摒弃求稳怕乱的沉疴痼疾,而这种新时代对“贤能”干部的选拔要求,在武汉市制定的“狮子型干部”常态化管理办法中得以集中体现。通过制度层面的优化设计,武汉市在继承“选贤任能”的基础上加入了“忠诚干净,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打敢拼,敢于担当”的“狮子型干部”选拔新要素,为挑选出更能应改革所需、为时代所用的新型干部瞄准、发力。
动真碰硬,用好“为官不为”的问责鞭。现在的干部主要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但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每位干部可以自恃“铁饭碗”沦为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太平官”。何况,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改革建设任务并不轻松,干部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也更为复杂,长此以往,如果纵容这种疏于学习、懒于出力、怠于谋事的“为官不为”者蔓延,那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蓝图将再无“接力者”,再美的“中国梦”也将在“为官不为”者手中止步不前。因此,武汉市在优化干部选拔制度的同时,扬起“严于问责、强化问责”的“制度之鞭”来时刻警醒那些想“混日子、保位子”的干部,让干部工作制度始终保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动与活力。
撑腰鼓劲,撑起“容错纠错”保护伞。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既讲“全面”,更重“深化”,面对原来没有遇过的难题、没有做过的任务,鲜有现成的方法和经验可供引用和拿来,而在大胆探索、大步尝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容错纠错机制作为我国新的制度方略,为“想干事、愿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打造了良性的“试错空间”。但这种“试错空间”如果开的过大、边界太粗则难免会成为一些触犯红线、高压线者的“庇护伞”。因此,武汉市此次对干部容错机制的细化,则是对容错纠错制度更稳固的支持,“试错空间”开放程度和边界的明晰,进一步发扬了“让为官者敢为”的理论气度。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模式,干部工作制度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因时而新。武汉市在优化干部选拔制度、强化干部问责制度、细化干部容错制度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还将继续构建“1+3+N”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让“武汉特色”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进程走的更远、迈步更稳,未来也让我们继续期待。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圆圆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