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把批评酿成一剂“良药”

发布时间:2018-08-30 10:49:57来源:荆楚网

  “原来每次听到别人的批评,心里就会感觉不舒服,可过后会发现,很多批评意见都是真知灼见,可惜现在听到当面的批评已经很难了。”跟一同事聊天,同事如此感叹。“听批评”不易的现象,足见批评对于个人的难得性和重要性。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确实,对比包装、美化的“好缺点”,直指痛点、缺点,没有前者让人听得舒服,易于接受。然而,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的“传家宝”、干部成长的“检视镜”,通过批评及时发现、指出干部缺点,不仅有利于为干部“画准像”,也有助于党内“真和谐”,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学会把批评酿成“良药”。

  在“刺耳话”里找问题。俗语说“话丑理端”,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常常听到的是悦耳之语、溢美之词,久而久之看不清、看不透自己的缺点。偶尔听到周边人的“无心之言”,也会习惯性地屏蔽、不以为然。一些落马官员在忏悔录中表示,未能正确看待与接受批评意见,未能及早发现自身的问题,说的就是不善于听“刺耳话”。一些党员干部把“刺耳话”当作找茬,下意识反对,而不是从中反思自身的问题。当看到,不加修饰的“刺耳话”,实则是刮骨疗毒的“良方”。面对“刺耳话”,党员干部要学会接纳,以辩证的视角汲取其中的认知营养,不怕批评,不怕挑刺。

  在“牢骚话”里找差距。牢骚也是意见,不难发现,无论是到基层调研,还是日常生活,经常会听到周边人的抱怨或是吐槽,有的领导干部听了就过了、过了就忘了,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却能听出“牢骚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继而追着牢骚“刨根问底”,或是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分析与群众期待的差距,亦或是了解对方的需要,进而帮助解决难题。对比之下,后者显然更受欢迎与期待。其实,这些没有修饰、原汁原味的“牢骚话”,以一种原生态的语言呈现,是最难能可贵的意见建议。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听“当面鼓、对面锣”的牢骚话,学会从箴言中查找自身差距。

  在“过头话”里找不足。何为“过头话”?就是一种相对极端的话语表达,因为夹杂着些许情绪色彩,往往不容易被接受。其实,“过头话”具有两面性,一方面高于既定事实,另一方面也蕴含事实。能不能从“过头话”里发现自身不足,善不善于从“过头话”中捕捉民意,不仅是对党员干部肚量的考验,也是对其能力的检验。比如,一些党员干部认为“过头话”是对自己的挑刺与苛刻,把带火药味的批评视为人生攻击,全盘否定、一味反对,不经意间,就为不足拓展了成长空间。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善于从“过头话”中找不足,从中发现“实”的成分,不断自我改进、自我提高。

  来源:荆楚网

  作者:王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