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茶叶当人情送出、搬几箱瓜果让观摩团带走……近年来,产业扶贫中刮起的“人情风”引发外界关注。日前,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明确坚决制止产业扶贫中“人情送礼”行为,要求各地在组织扶贫观摩、调研等活动中不能摆放、不得赠送扶贫产品,参加活动的人员不品尝、不收受扶贫产品。(12月9日《南方都市报》)
“品尝扶贫产品”是一种普遍现象。笔者就参与过这种类型的参观团,一些扶贫有成效的地方会组织参观活动,将“脱贫路线”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到一处,田间地头就摆上“当地瓜果”,让参观人员品尝。这还只是普通的“群众参观团”。如果组织的是“领导参观团”,那就不仅是“品尝”一下那么简单了,往往还会将“扶贫产品”包装成精美“特产礼品”,离开时车上装的满满当当。
如今,各地扶贫产业正给贫困地区带来巨大变化。但与此同时,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刮起了一股“送礼歪风”。10月31日,《半月谈》刊文揭出扶贫产业刮起的“人情风”现象:一些瓜果养殖等特色产业,存在“人情送礼”行为;部分地方以“人情”或者帮助扩大品牌的名义,向前来学习、考察、调研的工作人员赠送“扶贫特色产品”。中部某省份一贫困县,2017年上半年开始栽培特色茶苗,当年实现产茶,年底共产茶3000斤左右,但企业最终只卖出2000斤左右,剩余1000斤左右的茶叶,不是没人要,而是被作为人情往来送掉了。
作为贫困地区的帮扶干部,想扩大“扶贫产品”影响,促进销售的想法没有错。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出现变相“拿着贫困户的产品”送礼的情况。所谓的“品尝扶贫产品”的现象危害很大。
一个方面,寒了困难群众的心。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困难群众自然感激。但是,这都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果实。当一个个参观团“大包小包”离开的时候,也难怪群众会感叹“嘴真馋”了,满地的水果核,就是满地的忧伤。一个方面是,降低了参观团的形象。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这不是该有的文明形象。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此外,201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六项禁令”也规定:各级党政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层调研等收受下属单位赠送的土特产和提货券;要坚决拒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
“品尝扶贫产品”,其实就是变相的收受礼品。一瓜一果不是小事,一茶一饭总关廉洁。我们要充分认识“品尝扶贫产品”的危害,遏制苗头、防微杜渐。叫停“品尝扶贫产品”,不能只管住参观团的嘴,关键要解决接待领导活动中的那些陈旧的陋习。你吃的不是“扶贫产品”,而是“扶贫良心”。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元鹏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