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报系言论

光明日报:别让孩子年龄越大离体育越远

发布时间:2018-08-03 17:49:35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在日前结束的2018年击剑世锦赛上,中国队仅获一枚铜牌,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将中国击剑的现状解读为“寒冬”。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这个炎热的暑期,体育培训市场中的500多家注册击剑俱乐部里,3万多名18岁以下的会员将击剑培训推向高潮。

近年来,随着体育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校园体育有益补充的课外体育培训得到迅猛发展。然而,“体育培训热”并未覆盖到所有年龄段。此前,体育培训机构万国体育的CEO张涛谈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万国接受训练的孩子年龄段集中在小学阶段,年龄越大,接受培训的孩子越少。

事实上,这在体育培训业中具有共性。除了一些计划出国读书并以体育特长作为“敲门砖”,以及打算报考体育院校的孩子,其他孩子上初中后面临升学和课业压力时,体育往往成为诸多“培训班”中的第一个牺牲品。

体育培训业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培训近两年发展很快,从消费者也就是家长的角度来说,是出于对孩子教育的长远考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家长让孩子接受体育培训的目的,是既要长身体,又要学技能,还要通过体育实现早期社会化,包括人格的锤炼。

与底层培训市场的日渐成熟相比,顶层竞技体育培养方式的相对“狭窄”反映出,体育培训业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还未强大到能够取代体校系统的程度。在中国代表团的奥运征战史上,绝大部分精英运动员来自于“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这套人才培养系统,对于体育培训机构来说,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运动员的能力依然偏弱,距离“培养奥运冠军”的目标似乎有些遥远。有关数据表明,到2020年和2025年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缺口分别是400万人和600万人。体育人才缺口大,师资水平良莠不齐会对培训质量带来直接影响,进而导致培训机构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受限。

作为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主要来源,体校系统依然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支柱。不过,由于较早开始大强度的专业训练,“无法兼顾训练与文化课”是体校学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导致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针对体校“招生难”,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马力编了一个顺口溜:“学校不放、家长不让、孩子不‘想’,出口不畅。”

传统的路越走越窄,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模式也势必会经历一个转型期,一方面需要传统体校破除“重体轻文”的固有印象,吸引更多生源,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培训机构全方位提升训练水平,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竞技体育尖端人才,弥补萎缩的传统体育人才库。

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能否成为高水平体育人才未来可期的“蓝海”?笔者认为,这需要打开体制外向“专业队”输送人才的出口。唯有如此,才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储备匮乏的问题,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应该放开所有社会组织,把比赛形式、比赛体系构建好,公平地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参赛。

构建一个开放式的选拔系统,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赛,对于体育培训机构来说,将催生一片“蓝海”,而对于体制外运动员来说,进入国家队,也将成为现实的理想。

(作者:侯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