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周仕华:“办”改“管”释放基层文化改革红利
发布时间:2013-11-28 09:00:44来源:荆楚网

  【深化改革“耕者”谈】
  他们,不是战略制定的决策权威,不是政策解读的行业专家;相对于顶层设计,他们是基层工作者。
  但他们,是战略的实践者,是政策的贯彻者,是问题矛盾最终的“开锁匠”。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他们,有的深入理解改革精神,更好地指导工作;有的敏锐嗅出改革信号,对工作有所启发。
  耕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希望田野上,他们如是说——

  改革,是文化繁荣的必然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这为文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中全会以后文化建设的繁荣值得期待。
  当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湖北正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着力推进文化改革,尤其是面向基层的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让普通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文化改革需要实实在在大干一场,慢不得、等不得。
  首先要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文化繁荣之本,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但目前,基层文艺人才很匮乏,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尤其是80后、90后文艺人才处于断层阶段。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前对文化发展有种种限制,管办关系没有理顺,搞文艺往往“无利可图”。
  要改变现状,必须尽快出台一系列鼓励文艺人才从业的政策措施,让文艺人才更有“钱”途,更有“海阔凭鱼跃”的发展空间。这样,许多民间艺人,或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融入到经济建设的洪流之中。许多私营企业也会逐步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主动邀请文艺家们采风创作,用多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增进品牌文化内涵,增加商业附加值,从而保证文化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其次,要重视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许多东西历经时间长河而愈发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等不能是官方的封号,而应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认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了良好的口碑,老百姓认账,就是好的艺术。像恩施极富地域特色的西南卡普、绣花鞋垫、竹编等民间工艺项目,高腔山歌、滚龙连厢、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从而有了广泛的市场,有了发展壮大的生存空间。
  最重要的,是要重视文化传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在更大的舞台上得到展示。文化不是自我欣赏和陶醉,走出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必须增强精品意识,提升文化内涵和品位,用文化来带动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宣恩县就结合本县实际,先后举办了“贡茶开园节”和“贡水白柚采摘节”两个大型的文化节庆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摄影、文学创作、微电影拍摄等,推介当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真正实现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文化的作用。
  除此之外,宣恩县还努力打造精品剧目《哩勒响》、《绚恩溢彩》等,或挺进央视,塑造品牌形象,或走进农家、工地,送戏下乡。这一系列的改革盘活了文艺,推动了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以前,文艺演出全部由政府买单,现在逐步推向了市场,凸显了活力,年演出量达百场之多,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改革是寻出路,是添活力,是鼓干劲,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唯一路径。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必将进一步释放基层文化改革红利,进一步让文化繁荣惠及广大老百姓。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仕华(中共宣恩县委宣传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