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孙家留:让“跟班培养”成为青年干部的“登阶石”
发布时间:2014-12-03 16:28:40来源:荆楚网

  【深化改革“耕者”谈】
  他们,不是战略制定的决策权威,不是政策解读的行业专家;相对于顶层设计,他们是基层工作者。
  但他们,是战略的实践者,是政策的贯彻者,是问题矛盾最终的“开锁匠”。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他们,有的深入理解改革精神,更好地指导工作;有的敏锐嗅出改革信号,对工作有所启发。
  耕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希望田野上,他们如是说——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保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离开不了一支充满活力、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精明能干的青年干部队伍,加强青年干部的培养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
  目前,青年干部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基层锻炼来实现的,也确实涌现出了许多基层磨练出来的优秀青年干部,他们做事细致到位,有较强的吃苦精神,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但是,让青年干部一味的在基层,过分的讲究基层锻炼,一定能培养出“全能型”的优秀青年干部吗?实际上,长期待在基层的青年干部现状并不容乐观。
  首先,身处基层的青年干部知识不够丰富。由于领域的不同导致了基层青年干部知识专一但却不丰富。比如,很多基层青年干部很懂群众语言,知道许多农村工作知识,但是对上级机关其他领域知识知道的相对的少,如果以后青年干部调到上面机关,很难适应。
  其次,身处基层的青年干部视野不够开阔。基层的青年干部由于长期身在基层,接触的范围、人、事都相对的不是很广,很多人就是沉默在下面做事,慢慢的“只知基层事,熟悉身边人”。长而久之容易形成视野上的“近视症”,视野变得狭窄起来。
  此外,身处基层的青年干部思维逐渐“模式化”。“身在基层中,只做基层事。”逐渐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慢慢的固定化,慢慢的局限于基层层面,思维越来越“模式化”。
  这些存在的问题,应该说非常不利于基层青年干部的全面成长。有人说,基层主要培养的是“老黄牛”式的干部,勤勤恳恳,吃苦耐劳;有人说,区县及以上机关主要培养的是“狮子型”的干部,干事果断,雷厉风行。这些说法不完全对,但也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摸索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既要汲取基层培养的“养分”,也要加强上层的培养,把青年干部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干部。
  笔者所在的单位就探索了一种新型培养模式——“跟班培养”制度,即每半年从基层中挑选两名青年干部到上面来跟班锻炼,这一培养模式成为了基层青年干部的“登阶石”,助力基层青年干部登的高、看得远,认识、思维、视野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