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 > 东湖观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刘志杰:重视“回归村官”的“人才返流”现象
发布时间:2014-06-11 16:06:21来源:荆楚网

  【深化改革“耕者”谈】
  他们,不是战略制定的决策权威,不是政策解读的行业专家;相对于顶层设计,他们是基层工作者。
  但他们,是战略的实践者,是政策的贯彻者,是问题矛盾最终的“开锁匠”。
  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他们,有的深入理解改革精神,更好地指导工作;有的敏锐嗅出改革信号,对工作有所启发。
  耕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希望田野上,他们如是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现在有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党的领导和带领人民致富的能力。而湖北通城则“择英才而用之”,形成了独特的“回归村官”现象,“回归村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回归村官”是怎样形成的呢?上世纪8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通城县大量精英和农民工一批批南下求发展,形成了蔚为壮观的10万打工大军。30年过去,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由过去的“赤手空拳”,现已成长为大大小小的老板。
  随着国家战略逐步向中西部转移,通城县迎来了中部崛起的大好机遇,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用政策、用真情召唤这些在外的游子回乡创业。一部分回乡创业人士走上了“村官”的岗位,有的担任村主职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形成了独特的“回归村官”通城现象。
  “树长千年,叶落归根”。黎锦林、郑四来、黄晖、胡秀华、汪金熬等成功人士,率先别离繁华都市,返乡任“村官”。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县397名回乡创业人员担任村“两委会”成员,占村干部总数的52%,其中担任村主职的108人,占村主职干部总数的36%。
  “回归村官”不仅带回了项目、资金,也带回了开放的思维和现代的理念,他们在改变家乡发展面貌的同时,更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的引领者。“回归村官”工程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目前,外出人员累计回归8500人,带回项目1700多个,资金超过100亿元,占全县招商引资项目90%以上,创造了全县55%的税收。
  如何将他们凝聚到鲜红的党旗下,投身到广阔的基层呢?通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把回归工程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探索了“真情感召、优化平台、以才引才、组织牵引”四条路径。
  一是真情感召。县委、县政府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组织召开同乡会、商会、联谊会,发挥流动党组织作用,加强与在外成功人士的联系,通过宣传家乡招商引资政策,介绍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吸引能人回归。县委先后在广深、江浙、上海、北京、武汉等地组建了10多个同乡会、商会,建立3个流动党总支、20个流动党支部和78个党小组,全县1000多名外出流动党员被纳入流动党组织管理。
  二是优化平台。县委、县政府为“回归村官”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解决“回归村官”后顾之忧,助推村级事业发展。“回归村官”胡秀华依托县委、县政府“村企联建”平台,引来玉立集团投资2000万元,建成牌合绿色生产合作社,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10万元。
  三是以才引才。通过宣传推介,“回归村官”工程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一些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通过“回归村官”引荐,纷纷回乡创业,汇入建设家乡的滚滚洪流。五里镇左港村左世和在村主任黄晖的感召下担任党支部书记。
  四是组织牵引。县委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建立以“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和企业老板”为主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在务工经商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党组织,开展活动,吸引有识之士回归。全县共有1000余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纳入重要人才资源信息库管理,通过建立信息库,全面掌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动态,牵引他们回归创业。
  “回归村官”是“回归工程”的产物,更是“回归工程”的升华。“回归村官”是一种特殊的“人才返流”现象,也是通城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
  数十万农民工的回巢,数百名村官的回归,如何在“引得回”的同时让他们“留得住、干得好、做得大”,将成为下一个考验我们党委政府智慧和谋略的新课题。从都市到乡村,从管理职工到服务村民,我们的“回归村官”也还有很长一段路的探索。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志杰(中共通城县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