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林日新:用“电商”激活了“农家书屋”

发布时间:2016-06-13 08:47:43来源:SRC-13

  去年9月,赣州市在寻乌、安远开展“农家书屋+电商”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各个服务站点平均每月借书量增长3倍,两个试点县电子商务交易额70%来自农家书屋。“冷清的书屋热闹起来了!”5月27日,江西赣州市安远县孔田镇农民钟春梅在网店忙得不亦乐乎。网店开在镇上的农家书屋里,钟春梅说:“这里网络免费,桌椅齐全,还有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定期能参观学习,小书屋就是我的‘黄金屋’。”(6月12日《人民日报》)

  为解决基层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开展“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从2005年第一家农家书屋在甘肃建成以来,全国已建成60.0449万家,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这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历史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的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农家书屋因此被誉为“家门口的图书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政府对“农家书屋”的投入数目是巨大的。据统计,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后,全国共计配送图书9.4亿册、报刊5.4亿份,音像和电子出版物1.2亿张。然而,据近来一些媒体报道,作为我国“文化下乡”的一大窗口,肩负着解决农民读书难的重要使命的“农家书屋”存在利用率不高、来看书的农民不多、选配图书不符合农民需求等问题。有的报道甚至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农家书屋的境遇。8年前赣州市就启动的“农家书屋”这项文化惠民工程,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群众生活习惯的变化,也面临着资源闲置、门庭冷落的窘境。

  一边是“农家书屋”的人气不高,一边是农村电商接入难,如何激活“农家书屋”?这在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智慧和能力。去年九月,赣州市在寻乌、安远开展“农家书屋+电商”建设试点,探索通过“农家书屋+电商”的形式,盘活现有“农家书屋”和基层文化信息服务点等资源存量,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新型农村文化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如今各个服务站点平均每月借书量增长3倍,两个试点县电子商务交易额70%来自农家书屋,真正把一个死气沉沉的“农家书屋”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黄金书屋”。难怪赣州农民欧阳发胜说:“农家书屋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仅书屋的人气旺了,还带旺了村民致富的热情,聚起农村电商的财气。”

  总之,赣州市“农家书屋+电商”的探索,一方面激活了门庭冷落的农家书屋的资源,让它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农村电商接入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大数据”时代渗入农村迈进了一大步。当然,这也为盘活“农家书屋”树立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值得全国各地基层政府借鉴、学习和推广。

  稿源:荆楚网

  作者:林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