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严峻,灾情逼人。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湖北今年气候异常,雨情、汛情、灾情为近年来最严重。入汛以来,全省累计平均降雨量达到538毫米,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多六成。连续4次强降雨致使湖北境内江河湖库水位猛涨,目前,长江监利以下江段水位全线上涨,并超过设防水位,部分江段超过警戒水位。省委书记李鸿忠一再要求:加强科学研判,提前谋划部署,努力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汛情即命令,大灾即大考。不让一个群众成为灾区里的“孤岛”,不让一个生命因工作不力而陷入险境,“不漏一户、不少一人”——这是湖北防汛抗灾的底线原则。用李克强总理最近视察安徽防汛工作时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汛抗灾,千头万绪,既要有“两学一做”的意识,亦要有“人民至上”的理念。然而,在这个互联网+及工业4.0时代,恐怕更要在科学救援的基础上,重视先进机械技术的“硬实力”。
6月30日至7月2日,武汉暴雨来袭,武昌区水务局排水管理所,95名员工24小时巡查辖区排水系统,车队21辆工程车均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遇到水情,能第一时间调度最近的工程车,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武汉水文部门自动检测仪器每隔5分钟报送一次水雨情信息,每隔2小时报送一次水情简报,科学分析研判水雨情,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和合理调度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7月4日晚,为保证抢险作业高效安全,江夏区电力部门紧急调配一台高功率发电机,为抢险现场提供照明保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小细节里的机械力,大决策中的信息力,其实都离不开硬件基础设施领域的“科技力”。
事实上,从2000年之后,我国即提出了“天地现场一体化”的监测预警评估服务体系:从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无人机,到气象、水文、地震监测等台站网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再到灾区现场调查核查技术——信息资源、系统资源和技术资源形成合力,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防灾减灾业务有机融合,就像专家说的,即便是面对同样的“98洪水”,而今的压力与险情也会因为科技支撑而不可同日而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高精设备,多了先进机械,防汛抗灾自然事半功倍。对于眼下的湖北防汛工作来说,启示亦在两点:一是相信科学的力量。这不仅包括决策科学,还包括技术科学、设备科学、实施科学。多一份科学应对,就多一份有效成绩;多一点科学精神,就少一些资源浪费。二是将先进机械技术用在防汛抗灾的“刀刃”上。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尤其对于防汛抗灾部门来说,在做好应急预案的同时,当拿出最好的装备、运用最佳的设备,为基层救灾提供“利器”,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硬件上的“防火墙”。某种意义上说,一地防汛抗灾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也体现着这个地区高科技的发展水平。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汛情洪灾面前,离科学近一些,就一定能离损失和风险远一些。众志成城,严阵以待,依仗先进机械技术之力、依仗科学决策指挥之力、依仗干群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之力,定能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无愧荆楚人民。
来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
(作者:陈莉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