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隔山:破解“盖章贫困”还需法治助力

发布时间:2017-09-09 08:53:15来源:湖北日报网

  8月底至9月初,各地高校新生们陆续报到。其中,贫困大学生们是否妥善入学牵动着不少人的心。尽管贫困新生帮扶工作在各地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记者走访中却发现了“盖章贫困”这一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9月8日中国青年网)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不知圆了多少贫困家庭学生的大学梦。既促进了教育公平,也确保社会公正,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但是在对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一些本不满足贫困条件的学生却凭借家庭父母关系或钻政策漏洞,获得了贫困资助,占据了贫困生帮扶资源,使得一些准贫困生未得到应有的帮扶。

  就拿“盖章贫困”来说,要求贫困生填写申请表,户籍所在地政府部门盖章证明,其初衷就是确保贫困生的真实性。可谁曾知,一些地方基层民政部门管理者,为了给本地区的人争取到有限的资源,对凡是要求开证明者,不经详细调查核实,就“来者不拒”地一路开绿灯。面对学生的贫困申请走形式,完全失去了精准识贫、精准帮扶的职责,给了一些非贫困家庭浑水摸鱼的机会。

  而学校审核时仅仅依赖于学生所在地基层民政部门的证明和盖章,忽视了核对查实,于是让一些偷奸取巧的人获得了贫困帮扶。其结果就是有的学生一边是坐飞机谈异地恋、长期出入高档网吧、入住豪华酒店、开着小车代步,一边还拿着贫困证明,领取特困生补助的奇葩现象。

  这些问题现象的背后,既反映出一些学生和家长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基层民政部门管理者在贫困生认定上的不作为、乱作为,同时还看到一些学校在贫困生帮扶上的懒作为、滥作为。不仅滋生了在贫困生帮扶中的腐败土壤,也使得雪中送炭,服务为民的帮扶政策在落实中走了样、变了味。

  当然,导致贫困生认定不客观的根源也不完全在“人”上,还有各地经济情况不一致出现的地区贫困差异,不同学校认定标准的不一致问题,而这些差异和问题的存在,也给贫困生的认定增加了难度。由此也说明,在对贫困生的认定上不仅缺乏统一的标准制度,也缺乏统一的流程规范。

  要破解对贫困生帮扶中的“盖章贫困”乱象,首先应引入法治思维,通过立法明确对贫困生的认定部门、认定程序、认定规范以及资助来源、资助标准和资助方式达到精准识贫,精准帮扶。同时,建立动态科学的认定机制,增强贫困生认定过程的科学性和动态性。

  其次应加强监管,既加强认定过程的监管,也加强资助过程的监管,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使对贫困生的资助帮扶真正发挥实效。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和监督查处,既要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诚信教育,引导他们讲诚信、守诚信。也要对那些在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过程中,弄虚作假,懒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及其管理者依法依规进行查处,确保对贫困生认定和资助的全程公开透明。

  稿源:荆楚网

  作者: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