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杜才云:近5万“假贫者”被清退,打了谁的脸?

发布时间:2017-11-30 09:11:33来源:荆楚网

  清退不符合扶贫条件对象48335人、重新认定符合条件纳入帮扶对象6489人,清退或取消保障房资格1372户。(11月29日,中国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也就是说,在党中央的部署下,在各级干部和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绝对贫困人口已被控制在百分之四以下,绝大多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帮扶,摆脱了贫困窘境,无疑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胜利。

  然而,近日,广东省扶贫办将年度减贫目标任务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督查范围,对14个市进行巡查发现,竟然有48335人次“假贫者”混入精准帮扶行列,近5万名“假贫者”因不符合扶贫条件被清退出列,同时增补了动态增加的贫困户。清退“假贫者”,既体现了广东省对扶贫工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原则,更是一次基层干部作风大检验。

  近5万名“假贫者”,在一个省来说,相对数并不大;然而,从绝对数量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如果一人错领一万元扶贫资金,国家就错投入5亿元。

  可以想象,这近5万名的“假贫者”中间,多是好手好脚、腰缠万贯、提笼架鸟、宝马豪宅之徒,他们“鸠占鹊巢”,凸显了被帮扶对象的不精准。将这5万人清退出去,挽回了国家一定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维护了政策的严肃性和社会公平正义,值得点赞!

  究其因,这些并不贫困的群众,他们之所以能够混迹被帮扶队伍中,显然一方面是自己“脸长”“脸厚”,想得“混来财”;另外一方面是个别基层干部“眼拙”、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的结果。此外,也有乡镇、县级部门审核把关不严格的问题。在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让精准扶贫政策打了折扣,着实不应该,涉及干部应该“挨板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通过巡查、审计,广东将近5万名假贫困者识别出来、清退出去,再次厘清“精准扶贫”的涵义,是对极少数作风不正、工作不实的基层干部打脸行动!而且,这么多人不是某一个地方的,而是零零星星出现在全省各地,也就是说,各地干部仍然有作风不实、不正、“当官不为民做主”的“老毛病”。因此,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仍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报告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真贫”“真脱贫”提到无比重要的位置,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容不得“不精准”识别、虚假帮扶行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实,“假贫者”作为一种作风不正的产物,不仅在广东存在,在各地或不同程度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扶贫资金,破坏了政策的严肃性,降低了群众公信力,是脱贫攻坚战的“绊脚石”,为此,各地也很有必要向广东学习,派出干部、第三方评估队伍,深入基层进行再识别、再核实,将不符合条件的“假贫者”清退出去,并加大干部作风建设力度,以便全国上下甩开包袱、放手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一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杜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