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要评比5次交叉检查变“拆台”——内蒙古一旗县深陷扶贫检查“怪圈”。(12月6日《经济参考报》)
对于上级监管部门来说,为督促下级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履职尽责,认真为群众做好服务,定期组织开展检查及抽查活动是重要的监督手段;对于基层单位来说,迎接检查,向上级如实反映政策的落实、任务的完成、工作的开展情况,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实现“评先评优”的目的,是工作职责所在。可以说,检查不仅是对一年工作的总结和评定,更是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更好地促进工作的重要形式。
近些年来,由于有的地方在检查时热衷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让检查走了调、变了味。为了更好的确保工作成效,推动脱贫攻坚,内蒙古一旗县推行单位之间交叉检查,以此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啃下扶贫硬骨头。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初衷很好的交叉检查却变了“互相拆台”。交叉检查时,为了自己单位能排名靠前,有的地方想尽办法“上手段”,并且毫不客气给其它单位打了低分,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扶贫工作成效。
如此检查,既没给交叉检查的单位带来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反而使得交叉的检查的单位在交叉检查时拼命拆台,拿“放大镜”找自己优点,用“显微镜”挑别人缺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结果不仅让交叉检查单位产生了内耗,制造了矛盾,更影响了团结和稳定,反而不利工作的开展。
这种变味的交叉检查,说得客气点是扎扎实实的形式主义,说得不客气点,是畸形的政绩观作祟。试想一下,如果被检查单位的工作,该贯彻的贯彻了,该落实的落实了,该整改的也整改了,还需要去拼命压低其它单位的成绩吗?还会把“评先排位”变味为排除异已吗?考核中竭尽全力去掩盖,万一出了问题就去找“歪门邪道”。这种“游离根本,沉湎于得失”的错误政绩观,致使工作得不到落实。
检查是查漏补缺的重要工作方法,检查的成绩是评定工作的重要衡量标准,但绝不是互相拆台大搞“虚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主动摒弃错误的政绩观,丢掉虚高考核指标的包袱,把扶贫工作办成讲实话、报实数、干实事、求实效的一项工作。只有这样和谐发展、兴旺发达的美好小康社会,也就能尽快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栖寒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