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大学的图书馆内,经常会有一个梳着马尾辫,素面朝天的“95后”女孩在阅览书籍,她名叫丁安琪,是山东大学文学院2018级硕士生,因一年读书数量高达600本走红校园,被同学和老师们称为“图书馆女孩”。丁安琪每天的生活都在跟书打交道,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她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内。(10月11日中国新闻网)
“读书”有两种含义,一是上学读书,另一个指爱阅读。而丁安琪属于两者兼具,她既上学读书,又酷爱阅读。如果说上学读书是为了提高专业本领,获得文凭,使自身更具有竞争力,那么,爱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能使人学会独立思考,以及关爱、包容、敬畏、责任、自律这些人类公认的价值,也自然会对人的命运、存在意义、价值等进行有益的思考和探索,甚至能升华到叩问心灵的程度。
学生上学的主要任务不就是“读书”?丁安琪平均每天的读书时间是8小时。这位读书“女达人”的行为,确实难以复制,但就她刻苦用功读书的精神来说,还是非常值得推崇,而这样爱读书学生真是久违了。不得不承认,如今爱读书的年轻人真的不算多。别说是中小学生迫于小升初、中考、高考压力无法“读书”,就连时间更宽裕的大学生都如此;不少大学生宁愿把时间花在玩儿手机上,也不愿意用在读书上。
其实,国人自古就爱读书,只是近些年受到包括网络在内多种因素影响,令阅读式微,“网读”的人也不见起色。而丁安琪的出现,就使人眼前一亮。丁安琪从小受家庭影响,直到上大学她还是把自己的阅读与专业结合起来,这让她领悟到读书的深意。“阅读不仅对学习有重要意义,还能塑造性格,让人学到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冷静、博大、宽容的心态看待生活。人们不仅要读书,还应该读经典好书。”由此,看不出丁安琪读书有任何功利性,她读书注重的是“内心深处的提升”,或“用一种非常博大宽容的心去看待生活”。
而丁安琪又并非“书虫”,也绝非“书呆子”。听她的一番话,就能感觉到博览群书带给她的那份睿智、理性、平和、厚度,以及闪烁在她周身上下的“精气神”。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一本书也没读过(包括纸本书和电子书)。阅读之于国民综合素质的养成作用毋庸置疑,世界各国都把国民综合阅读率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而当你我身边,“低头族”越发随处可见时,我们对于阅读的忧心,早已不再止于这个干巴巴的数字。
可见,在阅读受冷的当下,像丁安琪这样的大学生“读霸”越多越好。当然,这并不是让年轻且潮气蓬勃的大学生都不去打扮,只会苦读,而是要分清主次,在不影响读书或阅读的情况下,把自己打扮得更靓丽一些。但如果过分注重外表,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面子”上,那么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肯定会减少。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的浓缩。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和民族,能在人类文明中长盛不衰。人的精力有限,花在玩儿手机上的时间多,深阅读的机会必然减少。一个人连书都不读的人,不可能有精神和思想的充实。理想的书籍即是智慧的钥匙。所以,读书是为了充实,使思想得到升华,让自己变得睿智。读书与否,是衡量一个人的学养、素养、教养、涵养等众多品质和德行的标尺。由此,爱读书不爱打扮的大学生越多越好,这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当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人的共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