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政府北路上,两家相邻的虾店挂横幅互怼,一家挂出“隔壁虾×好难吃!”,另一家也毫不留情 怼 回 去 :“ 隔 壁虾×××更难吃!”过往路人感慨,现在竞争已经这么激烈了吗?没想到画风一转,两家竟是联手营销。监管部门认定商家涉嫌违法,责令整改。(6月1日《成都日报》)
世间美味难寻觅,总有套路惑人心。看似水火不容、当街对骂的两家店,背地里竟是哥俩好,一起炒,共享受生意红火的喜悦。这样靠违背社会常态认知找刺激的“反向营销”,的确达到了吸引眼球的目的,让这两家店在网上火了几小时,但能否达到顾客盈门的终极目标,真得打一个问号。
且不说,监管部门已经认定,这种互毁商誉、传播误导性信息的行为,已经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就算二位老板对“负面炒作”食髓知味,觉得被罚不要紧,但这陈词滥调的招数,又怎么能糊弄身经百战、火眼金睛的吃货们?市面上虾子店这么多,大家干吗偏偏要掏钱去试两家互黑的店谁更难吃?
有网友一语戳破玄机,老板之意或许不在卖虾,只想相约火一把,直接变现。这个思路真的相当具有时代感。点击量、关注度与金钱的关系,从未如当下这般直接和亲密。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惯用的网络营销手段,都纷纷落地,在线下开花。网上有黑粉大战博关注,线下有挂横幅互怼赚眼球;网上有水军刷评论,线下有雇托排长队;网上有悲情营销讲故事,线下有亏本甩卖甩几年……无非都是只想着造势,而没有用心去做事,不但对不起消费者,还对不起售卖的商品。
无数案例早已证明,无论老字号还是网红店,要想长久经营,最终还是得产品和服务过硬,顾客信赖。造再大的声势,如果弄虚作假,盛名难副,当初骗来多少赞美,就最终会变成多少厌恶与嫌弃。没有赞自家好吃的底气,只有喷别人家难吃的浊气,这样的无聊营销意义匮乏,味同嚼蜡,不值得效仿。
社会大众更应时时反思: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衣食住行,吃穿用住,皆由流量所左右,被关注度所绑缚,无人用心做精品,只想出位赚快钱,那该是多么可怕啊!虾店撤下互骂的横幅,是法律的规范,而人心摆脱对恶俗、虚假营销的依赖,更需要消费者独立思考的力量。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屈旌
(作者: 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