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山西的滞销苹果,为何发货地却在广东?近日,一些商家假借“滞销”之名在电商平台销售水果,甚至使用了同一名老人的照片做宣传。类似“网售滞销水果”的悲情营销套路,引发热议。(5月14日《人民日报》)
进入互联网时代,商品的广告营销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形式,许多吸引人注意、抓人眼球的广告不断涌现。营销形式的多样,本来应该是市场活跃、市场主体参与度高的表现,但是,在商家追逐利益、搭热点政策“顺风车”的行为中,一些营销方式出现了变化,如果你经常逛淘宝可能会发现,不少商品都打着“滞销”的旗号,呼吁大家献爱心。
近年来,各地确实有过不少“爱心助农”策划,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但是,这种“爱心助农”、爱心帮扶的模式,被无良商家钻了空子,大量广告充斥在各类电商平台至上,跻身于营销热点之中,披着爱心帮扶的“外衣”,消费着人们的“爱心”,许多人因此中招。甚至一些卖家以此为噱头,却以次充好、强买强卖,不仅图文不符、商品质量低劣,而且无视消费着的合法权益,做“一锤子买卖”。
套路化的“悲情营销”当休矣。“悲情营销”在策略上不可谓不高明,但是打着这种噱头来进行商品营销,并不能搭上商品火爆销售的“快车”,而是在消解消费者的信任,伤害消费者的爱心。也混淆了市场信息,伤害了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长此以往,爱心帮扶将何去何从?
爱心不应被消费,原本帮助陷入销售困境的农民对接市场需求的“爱心助农”政策,演变为“悲情营销”,也给政府和帮扶机构提了醒。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关注力和号召力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是一个非常好的销售方式,但是最容易被有些人“利用”。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帮助大家学习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采取多元的致富手段及灵活地应对不可抗力的办法,提供全面系统化的致富服务。
此外,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广告营销也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若在销售宣传的过程中出现了造假行为,那无疑是在挑战法律,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会招来消费者的唾弃,最终被市场抛弃,受到相关部门的依法查处。
来源:荆楚网
作者:孔令晶
(作者:詹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