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扎根太行山区,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一年行程4万公里,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推广36项实用技术,使山区增收35.3亿元;直接帮扶村庄40多个,间接带动百余个村庄发展,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上千万亩,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区开发的典范。他用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山上。
他就是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其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在大学校园里,有人为晋升职称绞尽脑汁写论文,有人为名利搞科研课题,甚至有人不惜采取造假、抄袭等手段出成果。而李保国则是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的论文在山石间落地生根、造福一方,这才是最具含金量的论文。
李保国有一句名言:“脱贫为科研出题,科研为脱贫解难。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他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讲桌搬到田间地头。三十五年如一日,甘做太行山下的“农民教授”,用“点石成金”的科学技术,炸石聚土,科学改造,让荒山变成绿野,让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农业科技园,他的艰辛工作中体现出的是科技的威力,是借助科技助人脱贫的美丽实践,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有力诠释。羊肠险径上的探索,乱石荒坡旁的谋划,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苹果树下耐心的身影,都刻印着李保国坚实的足迹。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技术,太行山片麻岩山地综合开发治理技术,富岗苹果,绿岭核桃,都凝聚着李保国辛劳的汗水。
李保国常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事,一是把我变成农民,二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他的手机电话簿里有900多个号码,农民朋友占了1/3。他与农民血脉相连、亲如一家。他始终心系百姓,时刻挂念百姓冷暖,才会被百姓当作亲人。他把事业看真,把百姓看重,他和普通村民一样,抡锤、放炮、挖坑、搬石头,最终创造了农林业优质发展的一大奇迹。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凭着这样的信念,他做给大家看,带着大伙干,让自己变成农民,让农民变成技术员,用科技与汗水带领大家实现富裕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词,燃起太行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卢世高
(作者:姬学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