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农业税不收了,计划生育不像过去那样抓了,村民一年到头很少开会。”在青海东部一些农村,村民们甚至记不清最近一次开会是什么时候。(12月27日人民网)
咋眼一看,难道这不是好事么?一年到头很少开会,正好精简了会议。比起一些地方、某些部门的“会海”而言中真不知好到哪儿去了。试想,如果天天在开会,以会议落实会议,哪有精力抓好单位工作,哪有时间去干本职业务,哪有空间去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可问题是,这是连村民们都记不清最近一次开会是什么时候的农村“会荒”。不得不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只想弱弱一问:疏于“会荒”的村民,他们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具体政策何来?上级部门相关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又是如何贯彻、执行和落实?我们的精准扶贫、惠民资金、“三农”问题又是何以公开透明?等等如是,看来,农村遭“会荒”关键还在垦荒的“犁”生了“锈”。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难道真是村民不想学,或是村干部不想开?非也!“不是不想开会,实在是凑不齐人。”“开会找不到人,只是一方面原因。有的村里开会,村干部只会念文件、通知,没有实质内容。村民在下面闲聊、打瞌睡,很反感,下次绝对不来。”由此看见,功夫更在平时之外。没有很好的“磨犁”垦荒,何以不衍生被“撂荒”遭“会荒”?说白了,农村遭“会荒”症结有二。一是村“两委”干部的思想意识不到位;二是上级部门监督指导意识滞后,才以至于村级党政组织公信力缺失,导致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下降,才让会风边缘化,变为“会荒”。
其实,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开党员会难,开村民代表会更难,开全体村民大会难上加难,已然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有的村里开会,村干部只会念文件、通知,没有实质内容”只是一个方面,更不排除一些村干部以为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上级的一些惠农政策难以理解,便随意传达一下就算了事;或是怕惠农政策入户,自己又落实不到位,反而引发村民更大的意见和麻烦,而干脆“避而不谈”或是“装聋作哑”;抑或是认为自己反正只干一届,下一届指不定谁当,于是能应付就应付,能瞒则瞒,权当充“好人”。等等如是,“力在则聚,力亡则散”,“会荒”也就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登堂入室。
“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犁虽是一种耕地的农具,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以此类推,要让垦“会荒”的“犁”油光发亮,需要的是多重打磨。不然,此“会荒”必将让我们的工作“会慌”。所以,当务之急要解决的是如何开?怎么开?如何让村级党政组织特别是两个“一把手”思想意识入手,深刻认识村民会议的重要性,把自己融入村民其中,摆正好村民为“主人”,自己为“公仆”位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者,加大会议的质量考核。或许“会荒”问题会有所好转。
最后,笔者借用有评论者一句话:“会海”当止,“会荒”当纠。要破解农村遭“会荒”关键还在垦荒的“犁”好使。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乡镇、村干部本着“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为民情怀,沉下心来为民服务,及时宣传党的政策、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定能凝心聚力开好会、会开会,让“会荒”不再有。
稿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
(作者:周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