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桥、流水、人家,青瓦、白墙、鸡鸭”,这是古人眼中的乡村美景。今人眼中的乡村美景,还要加上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一些人眼里,这可能就是理想中的新农村了。(2月14日《北京日报》)
的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在越来越多农村居民看来,新农村之新,不仅仅只是意味着村里通了新公路、自己住上新房屋,还应该包括全体村民可以享受具有全新理念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样的新农村才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然而,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新农村不仅要金玉其外,还应该秀慧其中,也只有这样的新农村才更有温度。因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用“三美”画笔去精心描绘新农村的“三色”。
用生态环境美描绘新农村的底色。在传统印象中,每每提及农村总是会让人忍不住想起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农村意味着宁静与闲适。然而,在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建设车轮的碾压下,传统印象里的农村早已变得支离破碎,农村原有的自然风貌破坏严重。因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克服“千村一面”的刻板模式,同时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让新农村既有现代感,也更有农村味,能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这是新农建设不可或缺的底色。
用社会和谐美描绘新农村的本色。与城市的陌生人社会特点明显不同,从很大程度上说,农村属于熟人社会,乡里乡亲,大家吃顿饭的功夫也可以捧着碗去串串门,邻里之间的情感,就是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脚步中不断得以加深。天长日久,这种由亲密编织出的和谐人际关系,逐渐培植出了家园红利,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舒适、温馨。所以,建设新农村,不能忘记农村熟人社会的本色,要积极构建文明友善的新型人际关系,多渠道营造出社会和谐美,不能因为住进了新房而疏远了情感。
用生活富裕美描绘新农村的特色。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建设社会主义农村也是如此。仅仅只是环境整洁、外表漂亮、看起来养眼还远远不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必须大力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富裕的生活作为支撑,新农村就只能徒有虚名,就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发展上一定要从长计议,通过增加老百姓的就业渠道和创业门路,让经济富起来、生活美起来、日子好起来,这是新农村必须具备的特色。
当然,新农村不只有这“三色”,描绘新农村的画笔也不只有这“三美”,只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有面子又由里子,并真正成为人的新农村。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根生
(作者:杨虹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