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映,万众引颈,热议不断。“改革”二字再次推向舆论之首。
借力中华文化,深化改革效应。在悠久的华夏历史主脉上,在积淀深厚的文化土层中,千百年来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中华史其实也是一部改革史。在横向展开的改革卷轴上,澄清吏治、兴利除弊、富国强兵、推行法治、赋税改革、人才选拔等多有建树,代有俊杰辈出,不乏时代骄子。秦有商鞅强国变法、宋有王安石锐行变法,楚有孙叔敖以民为本、执政庇民,明有张居正体怀民情、为民取义,他们的改革各以忠心、智慧和大胆,带给国家以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贞观之治带来大唐盛景,戊戌变法难挽大清颓势。成败间、得失里、荣辱中,给后人以启示、以殷鉴、以警醒,这一系列是龙族改革文化的内在历史价值。
承载历史记忆,体现时代风貌。时至今日,改革依然是天下最难的工作。“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大到世界格局,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与时俱进、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小到一个家庭,谁管钱谁买米谁当家,再小的改革不仅会触动利益,而且也触动灵魂。
必须看到,国家现代化程度越高,推进改革的漩涡、潜流、暗礁、风险就越多。改革创新,就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没有风险就无所谓改革,不破风险就难有改革突破。“破”有破的招数,“立”有立的规矩,破立间自有章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角,其中一条就是要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向纵深,冲破“衙门官府”的旧观念,冲破“庸懒散”的层层桎梏,冲破利益固化的道道藩篱,敢对自己的作风行止“动刀子”,比如走出“衙门”走进家门;比如取消无效审批、简化办事流程;比如整合低效职能,解放工农商发展生产力等。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各地情况不一样,创新的方法不能简单搞拿来主义。改革既不应是因循守旧的遮羞布,也不是违法违纪的借口与托词;既不是盲目铺摊子追求GDP的“政绩主义”,也不是无视历史文化,拿民生福祉当赌注的大拆大建,尤其不能让“阔别”的“庸懒散”重回官府走亲戚。
创新因地制宜,改革海纳百川。古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同样,改革试新若至苛至严,只能导致想做事的人如履薄冰,畏畏缩缩,浅尝辄止。须知,改革也会有过失,也会有疏漏,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制度层面、从舆论层面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营造开明的氛围与容错的环境,鼓励思想者、保护改革者、善待创新者、宽容失败者,全社会的创造力、创新力便会得到豪情万丈地激发。
文化是发展的底蕴,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唯有不断改革,才能结出人类社会发展丰硕鲜美的果实来。若无创新,或许今天的人类依旧呈现茹毛饮血、兽皮裹身的旧影。
理想因报国而澎湃,改革因利民而长远。昔日,屈原“上下求索”的忧民意识,熊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子文“方正公平,不徇私情”的报国情怀,这些优秀元素和符号,这些卓越思想与理念,屡历风雨洗涤、久经春秋锤炼,已然成为凸显我们荆楚地域特色的改革品牌,也成为我们高扬看齐意识,从容上路、坚定改革、初心不移的底气。
落实进一分,成效多一分。在城乡巨变、日新月异的大时代里,我们既是中国改革进程的亲历者和受益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切忌眼高手低,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驰而不息的劲头、板上钉钉的精神,将改革工作抓深抓细抓落实。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必坚信:在中国全新历史坐标的十字路口,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将创造历史。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非常关注
(作者:刘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