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东湖观点

武汉蔡甸区欲更名知音区 城市为凸显文化韵味改名值

发布时间:2017-11-07 17:47:03来源:荆楚网
  昨日,一则消息刷爆了武汉网友的朋友圈。来自澎湃新闻的报道显示,武汉蔡甸区将正式申请更名为知音区。
 
  蔡甸区为什么会突然申请更名为知音区呢?不了解蔡甸区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其实,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就发源于蔡甸。坐落在蔡甸街马鞍山南凤凰嘴上的钟子期墓,是知音传说历史文化传承的唯一文物载体。2008年,钟子期墓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蔡甸区被湖北省民协命名为“知音文化之乡”;2014年荣获第三届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奖,同年,“伯牙子期的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近些年来,蔡甸区已连续六年举办祭祀楚隐贤钟子期活动,旨在传承知音文化,唱响知音文化之根,围绕知音文化打造,树立知音文化品牌地位。
 
  像蔡甸这样为文化改名的城市在湖北并非孤例。1994年,荆州和沙市合并之后,荆州改为荆沙市。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会想到三国历史,而改名后的荆沙市不仅拗口,更是尴尬的让外人“无人知,无人晓”,或许正因如此,仅仅两年之后的1996年,在经历“苍山”“荆沙”等往复更改后,荆州终得以重拾旧名。现在再提起荆州,你会立马想到这里是楚国的都城,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
 
  同样经历的还有襄阳,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950年,襄阳与樊城合并后改名襄樊市,襄樊在尴尬和争议中存活了整整一个甲子。60年后,襄樊最终“让位”于襄阳,将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名字归还给这座城市。
 
  荆州和襄阳,这两座城市,与其说是为了千年的文化改名,不如说是为了城市的长久发展。有曾参与襄阳海外招商的相关人士就表示,“对于襄樊这两个字,尤其是政府到海外招商时,很多海外华侨华人表示不知道在哪里,对新地名没有认同感,这是襄阳复名成功的关键。”
 
  和襄阳荆州不同,中国有个古城,因为改名,备受诟病。这个城市就是徽州。徽州是文化特别浓郁的一个地方,徽州的文化积淀弄熟,从徽商到徽州文化都独具特色,徽州区域性文化的丰富性在全国也十分少见,比如徽派建筑、徽墨、宣纸、徽商,都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此外,研究徽州商帮、民俗等的徽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并立的中华文化三大显学之一。而这一切,是‘黄山’二字所不能包容的。
 
  我国1986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地名管理应从历史和现状出发,“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目前,由于国家对地名命名和更改仍缺乏系统、强有力的保护制度和规范,依然坚持“地名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为了凸显城市文化底蕴改名虽然很值,但并不代表,所有的城市都适合为了古文化改名。改名是需要成本的,像国内一些定性的大城市就不宜轻易改名。城市改名要全面衡量,要考虑到更长远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借传统文化、借依傍古人等进行“复古改名”的现象。琅琊山“会峰阁”在电视剧《琅琊榜》热播后更名“琅琊阁”,一些地方更为了“西门庆故里”之名争得面红耳赤。借古人、名人、名山大川等改名、复名,确实会为城市创造短期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向好作用。但从城市的长远发展来看,相关地方政府还是要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经济政策,找到地方可持续发展之路,唯有如此,改名才能产生真正的促进作用,让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达到最完美的融合。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梦吟